原告張某訴被告譚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法院受理后,依法按原告提供的電話聯系到了譚某,讓其來法院領取相關的訴訟文書材料,譚某未按時來法院領取。法官遂按原告提供的地址用郵政專遞向被告郵寄送達上述文書材料。不久,郵寄回執回來,上面顯示是他人簽收的,未注明與被告是何關系。
【分歧】
針對該郵寄送達效力問題,合議庭成員合議時存在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送達有效,郵件簽收之日為送達生效之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第十一條第一款“因受送達人自己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人民法院、受送達人本人或者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簽收,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明確規定了受送達人本人或者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簽收的,應視為送達,既然有人簽收了,說明是得到授權的,故送達有限。
第二種意見認為,送達無效,不能視為已經送達,只能通過其他方式重新向譚某送達訴訟文書。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規定:“送達訴訟文書……受送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以及對于郵寄送達也有專門的規定,可以由受送達人指定的人代為簽收。從證據學角度來看,單從看回執情況,首先無法顯示簽收人與被送達人的關系,不能推定為簽收人即為被告的同住成年家屬,其次,也無法顯示簽收人是經被告指定代為收取的,故該郵件雖有人簽收,也不能視為送達生效。
第三種意見認為,可以聯系郵寄人員讓其說明當時送達過程并做好記錄。郵寄人員可以作為人證,如果郵寄人員當時按法官信件上的電話聯系被告送達材料,被告告知其讓誰簽收,他人并且也實際簽收的,屬于法律規定的受送達人指定的人代為簽收的情形,郵寄送達應認定有效。
【管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主要理由如下:
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將訴訟文書以及其他法律文書送交給訴訟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行為,其目的在于賦予受送達人了解訴訟文書的內容和意思的機會。送達作為民事審判中的一個重要訴訟程序,其材料送達成功與否關系整個案件的進展。而郵寄送達作為我國民事訴訟法中送達程序中的一種方式,它是人民法院通過郵政機構向當事人送達相關訴訟文書,它憑借專業、快捷、經濟、中立等優點已被當前多數基層人民法院所普遍采用。
首先,從現有的法律規定分析。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規定:“送達訴訟文書……受送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第十一條第一款“因受送達人自己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人民法院、受送達人本人或者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簽收,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當直接送達不行的話,法官可以選擇用郵寄送達的方式向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從現有法律的規定分析可得出,郵寄送達訴訟文書可以向當事人的“同住成年家屬”以及“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送達,之所以規定簽收者可以是“同住成年家屬”,主要是因“同住”人與受送達人有聯系上的密切性及轉交文書上的便利性,指定人簽收也是因為臨時得到委托人的授權。故這兩類人簽收訴訟文書材料視為送達生效。
其次,從證據學角度分析。法官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來判斷案件的每一個事實。如何讓法官斷定事實,主要靠證據,每一個案件事實的認定都要有證據來佐證,不能主觀臆斷,否則容易辦錯案,造成案件審理的不公。從本案來看,回執上就只有一個案外人的簽名,如果據此就認定送達有效,有點過于草率,經不起他人及時間的考驗。法官可以聯系當時負責送郵件的郵遞員,向其詢問當時送達的過程,并記錄在案。如果了解的是該人是被告指定來領取快件的人,則有證據在案,可以認定送達有效,符合法律規定的有效簽收,反之,則送達無效,法院需重新向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
最后,從訴訟效率的角度分析。當前,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不來法院領取訴訟文書的現象普遍存在,如果要求法官每一個案件的材料送達都得直接上門送達,而且上門送達不見得每一次都能成功,在當前“案多人少”的現實困境下,有點不切實際,也會過多的浪費司法成本。所以,法官可以選擇郵寄送達這種簡便方式向當事人送達材料。當然,法官在選擇這種送達方式的時候也應符合法律規定,嚴格按照程序,做到合法有據。結合本案分析,回執上的簽收人身份不明,法官有必要聯系郵寄人員詢問了解送達的過程,并記錄在案。如果郵寄員當時只是在信件上注明的地方發現有人,就讓其簽收,也不問其他情況的話,就將信件讓他人簽收,信件雖有人領取,也不能視為法律上的送達生效;相反,如果郵寄員已確認簽收人是被授權的,則可視為材料已送達。
綜上所述,在郵件有他人簽收的情況下,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送達無效,也不能簡單的就認定有效,這是考慮到司法訴訟效率、更是考慮到司法程序的公正。在郵件并非被告本人簽收,而是由他人簽收,且未注明任何情況的條件下,辦案法官有必要進一步向郵遞員核實當時送達過程,并記錄在案,這有別于回執上的送達結果為“地址不明”、或者“被告下落不明”的情況;如果核實的情況是他人簽收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則送達有效,審理的程序可以繼續;如果不是,送達無效,法官需要重新確定送達的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確認合同效力能調解嗎
2021-03-16抵押合同早于借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05廠里不允許辭職去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1申請人如何申報工傷
2020-11-29哪些三維商標是不能注冊為立體商標的
2020-11-10商標侵權如何取證,商標侵權如何收集證據
2020-12-01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有錢買房卻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2-10法院達成調解會影響征信嗎
2020-11-09提存后發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17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交通事故全責無力賠償怎么處理
2020-11-17購房人何時可解除購房合同
2020-12-19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降薪是否需要變更合同
2021-02-22工傷賠償與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1試用期社保按工資的80%作基數繳納是否合法
2021-03-03人壽保險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21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