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時間需參照案情而定,一般延期是不外乎幾個原因,當事人一方為收到傳票;由當事人提出延期申請;法院為查明事實調取資料等等,總之延期開庭,法院會重新給各方當事人送達傳票。
一般會在開庭前或開庭時,被告會提供書面答辯,或者選擇當庭答辯。如果對方提交了答辯狀,法院會送達至各方當事人。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三)由于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依照第二項的規定延期審理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其它情況,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審理期限以再延長一個月。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內審結。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應當普通程序重新審理。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延期審理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是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抗訴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人民法院受理申訴后,應當在三個月內作出決定,至遲不得超過六個月。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
在法院延期審理時候,最好多與相關專業律師咨詢,律霸網可以給你提供這類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異地再次購買房 首付應該按第幾套算?
2020-11-12醫療糾紛訴訟前的準備工作是什么
2021-01-26征地補償標準不公布,我們可以在哪里查看
2020-12-28行政訴訟公民原告資格能否繼承
2021-01-22專利轉讓過程中合同須約定的事項有哪些
2021-02-25留置合同能否單獨訂立保證合同
2021-03-10監外執行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29勞動仲裁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6非法同居與重婚的區別
2020-11-17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標準
2021-02-21要約失效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10就業協議書和勞動合同區別有哪些
2020-11-28集體勞動合同備案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1-03-05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新農村建設就是拆遷嗎
2021-02-04農村城鎮化改革,面臨房屋拆遷,拆遷補償是選擇房屋還是錢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