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相關知識
一、認定標準
任何民事行為都包括形式和目的。沒有目的的形式是不存在的。在正常的情況下,形式上所表現出來的意思與實際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比如某甲向銀行借款進口貨物,甲的目的就是將銀行的錢為自己使用,形式是與銀行簽訂一個借款合同。履行了這個借款合同,就達到了甲借款的目的。但有些行為和目的并不一致,以合法的形式掩蓋了真實目的。如何評判一個行為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
1、形式合法化。
所謂形式合法化就是合同從表面上看是合法的,從合同的主體、合同的內容均沒有任何違法之處。單純從形式上不能判斷合同是無效的。
2、行為兩重性。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行為具有兩重性,“合法形式”下一定掩蓋著另一個“違法形式”的存在,只有揭開“合法形式”的面紗,找到“違法形式”行為的存在,才能判斷其行為是否“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比如,有這樣一則案例:張三購買李四的房屋,雙方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支付了首付款,余款擬用貸款支付。但張三名下有多套住房,再貸款利率較高。張三就用其弟弟張四的名義到銀行貸款,其弟弟是第一套房,貸款利率較低,張三用其弟弟張四的名字又與李四簽訂了一個十分簡單的買賣合同。此買賣合同中,除了有房屋的地址、房款總數、首付款數額外,其他什么也沒有。合同簽訂的時間、交房的時間、辦理權屬轉移的時間、房款支付方式(是否有貸款)違約責任等等,房屋買賣合同應當有的條款均沒有。因為雙方明白,這個合同是個形式,真正的貸款付房費的是張三。在這個案例中張三與李四的合同,是真合同。目的是將李四的房屋所有權轉移給張三。張四與李四的合同就是假合同。這個合同就是合法形式下掩蓋的那個非法形式。
3、目的兩重性。
一般說來,一個合同行為只有一個目的。但此種合同都有兩個目的。讓人看得見的是合法形式下的合法目的。“合法目的”掩蓋著非法目的,非法目的是行為人的真實目的。比如,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第5期刊登的裁判文書《中行北京分行訴利達海洋館信用證墊款糾紛案》,利達海洋館先后24次向中行北京分行提交不可撤銷申請,北京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提供保函。中行北京分行先后24次對其開立跟單信用證,開出金額達2460萬余美元。海洋館開證申請表面目的是進口貨物,真實目的是在境實施外貼現行為,套取國家外匯。
4、主觀故意性。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有一方是直接故意,另一方在主觀上是過失或者放任。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合同當事人有一方肯定是直接故意。其明知這個“形式”就是一個幌子,是掩蓋真實目的的面紗,不是他要達到的真實目的。合同另一方,可能不知對行為真實目的或者即使知道也采取放任的態度,但不是其追求的結果。如果雙方都是直接故意,則屬于《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惡意串通”行為。
5、損害他人利益。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行為后果一定是損害他人利益的。這里的他人是合同當事人以外的人,可能是國家、團體、法人、某社會組織、機構、自然人等。這個他人一定是具體的,不能是泛指的。如果泛指,則是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之規定。
上述五個方面的特征,構成了是否為“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合同評判標準。
二、“法”的范圍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法”有哪些?這個“法”應當是廣義的。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行業規范、司法解釋等。一個行為是否符合或違反法律規定,不僅是指符合或違反憲法、法律,更多的是看行為是否符合或違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行業規范。我們暫且將憲法、法律外的都稱之為“規范”。只要這些規范不與憲法、法律相沖突,就是有效的,應當被遵守的。所以“非法目的”的“法”既包括憲法、法律,也包括上述“規范”。如果將“法”強調為憲法或法律,那么必將諸多非法行為認定為合法。社會生活中的行為準則,更多是靠上述“規范”去具體規范,而不是靠憲法和法律。人的行為是具體的,憲法和法律往往是一個原則性規定,“規范”則是具體的。
因此,非法目的的“法”應當是廣義的。
三、“非法目的”的行為與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區別
有人認為,《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其實就是《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違反法律法規等強制性規定”的一種表現形式,之所以單獨成條款,只是強調而已。
筆者以為,這二者是有區別的。
區別之一,第五十二條第(五)項強調對行為本身的效力判斷。這行為和目的不具有兩重性。如甲乙簽訂合同,買賣毒品。這個行為單一的,目的也是單一的。不存在“合法形式”的外衣掩蓋真實目的。
區別之二。合同當事人主觀心理狀態不同。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無效行為,合同當事人可能是一方出于故意,一方有過失,也可能兩方都出于過失的心理狀態,并不知道其行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行為。第五十二條第(三)項的合同行為,肯定是有一方是出于故意行為,不可能出現雙方都是過失的情況。
對于合同的效力的認定,最嚴重莫過于宣告其無效。“契約自由”是民法的三大原則之一。
這一原則越來越受到挑戰,對其絕對性進行限制,限制的方法就是國家干預民事行為。絕對的自由就沒有了自由。對某些合同認定無效,是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公平正當的社會秩序,引導建立誠信的市場交易,恰當而有效的手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孫小柱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邢臺市律師協會會員。執業以來奉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執業理念。成功辦理多起民事、刑事案件!業務方向是河北省申訴案件,刑事辯護,交通事故糾紛,民商事合同糾紛!成功案例:李某某公安檢察院認定入室搶劫,結果認定普通搶劫案!劉某某,公安認定尋釁滋事,法院作無罪處理案!邢臺張某某二死一重傷交通肇事交警認定全責,復核次要責任案!石家莊市某公司貸款大額貸款訴訟時效案,在高院勝訴!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本律師愿意以誠信的人格贏得您的信賴,以專業的知識獲得您的滿意,真誠希望與各界朋友交流共勉。??
婚后女方私自流產違法嗎
2021-01-06交通事故死亡索賠訴訟要什么時候起訴
2021-01-14交強險對死亡事故是否應該追加責任險
2020-12-15侵權行為是什么
2020-12-10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簽訂購房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合同履行不能需要解除合同嗎
2021-01-16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什么叫加扣免賠率
2020-12-25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人
2020-11-18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1-19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征地申請需要公開哪些文件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