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簽訂后未及時履行,仍然屬于違約行為,是需要承擔違約責任的。
不履行合同、不按合同履行應承擔什么責任
1、未支付價款或報酬的,對方可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2、遲延支付價款或報酬的,應當支付該價款或者報酬的逾期利息;
3、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①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②債務的標的不適于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③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4、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約定不明確,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物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修理、更換、重作、減價或者退貨等。
合同中如何確定違約責任
合同違約是指不履行、不適當履行、遲延履行合同義務的情形,不履行合同主要原因有三點,當事人法律意識淡薄、文化知識局限、對主要條款重視不夠,合同執法偏寬客觀上縱容了違約行為的發生。合同的違約有損于合同的嚴肅性,不利于保證交易安全,有損于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也可能失去國際市場,不利于對外交流與合作。入世后需要加大對合同糾紛案件的執法力度。在審理中,應明確以下一些問題:
1、違約責任的構成及歸則原則
過錯責任的原則是指發生合同違約責任后,只有違約方有過錯的情況下,才能承擔違約責任。
違約方雖有違約事實,但其對違約沒有故意或者過失的過錯,則不承擔違約責任,過錯責任雖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也有弊端,增加守約方舉證的困難,增加了法院認定事實的難度,適用它有很大的隨意性,因違約發生的糾紛,違約方違約過錯程度很難有一個準確的量化標準按過錯大小的劃分實際上為審判人員主觀確定帶來較大的隨意性,也不能排除人情關系對過錯責任認定使其更大程度上的隨意性。
2、無過錯原則
根據合同法第107條之規定,法院民事審判合同案件中,只要查明當事人確沒有履行合同的事實,只要排除了不可抗力的外在原因,即可認定當事人的違約成立,不需要有反復舉證從過錯原則到無過錯原則是合同法制度的重大改革。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合同違約是指不履行、不適當履行、遲延履行合同義務的情形。如果當事人不及時履行的話,仍然屬于違約,需要賠償對方的損失。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業貸款交納哪些稅費
2020-12-27網絡上“人肉”是否違法
2020-11-17如何舉報保健用品虛假宣傳
2020-11-10老板一直拖工資怎么辦
2020-11-25拖欠物業費幾年失效
2021-02-12撫恤金需要申請嗎
2020-11-16怎么起訴違建,個人可以起訴廠房違建嗎
2021-01-08工傷待遇未解決勞動關系是否存續
2021-03-10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車禍死亡保險理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30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0-12-16保險合同成立后能否退保
2021-01-27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校方責任保險與學生平安保險的區別
2021-02-14國有土地出讓金可以分期支付嗎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