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則
意思自治原則是指合同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原則,它是確定合同準據法的最普遍的原則。
這一原則來源于16世紀法國杜摩蘭的意思自治說。他主張契約應適用當事人自己選擇的習慣,法院也應推定當事人意欲適用什么習慣于契約的實質要件和效力。對意思自治原則的一般限制包括:
(1)法律性質上的限制。當事人只能選擇有關國家的任意法,不能避開應該適用的有關國家的強行法;被選擇的法律是實體法,而不是沖突法。
(2)當事人主觀意念上的限制。當事人的選擇必須是善意和合法。
(3)選擇主體上的限制。為保護弱者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而不適用強者一方所選擇的法律。
(4)國內的公共秩序上的限制。選擇的法律不能同國內的公共秩序相抵觸。
二、關于如何解釋意思自治存在幾種對立的主張:
(1)依據當事人選擇有無限制,分為無限的意思自治和有限的意思自治。前者是當事人可以選擇任一國法律;后者是當事人只能在規定的幾個國家中選擇一國法律或只能選擇與當事人或契約有聯系的國家法律。
(2)依據是否允許法院推定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思分為明示的意思自治和默示的意思自治。前者是在契約中訂立了明確的法律選擇條款或用口頭明確表示選擇法律的意思。后者是當事人沒有作出明示的法律選擇,法院在處理爭議時往往根據跡象或從契約的字里行間推定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思。
(3)依據是否可將契約分割成幾部分分別選擇準據法,分為可分割選擇的意思自治和不可分割選擇的意思自治。前者是可以將契約分割成幾個部分,分別選擇其適用的準據法。后者是只準許把契約看成一個整體,選擇一個準據法適用契約的各方面。
意思自治原則在現行法律上的根據,首先是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其次是合同法第四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再次,在民通與各民事基本法中,法律對于意思自治原則也從不同之角度進行為規定,進而形成了民法的這一基本理念與原則。
意思自治原則的存在與實現,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前提,并由此派生出新的民法的基本原則。隨著私權神圣和意思自治的超度發展,給社會結構與體系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由此人們以交易行為中的誠實信用,合乎公序良俗與禁止權利濫用的新型民法原則對私權神圣與意思自治加以限制。從而使整個民法原則體系內部達到一種權利制衡的理想狀態,共同支撐與構建民法理論之龐雜體系。
綜上可知,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際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則相關的內容。通過上文我們可知,意思自治原則的存在與實現,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前提,并由此派生出新的民法的基本原則。隨著私權神圣和意思自治的超度發展,給社會結構與體系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律霸網進行在線律師咨詢,我們會針對您的問題及時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有何不同?
2021-01-18法律對三維商標、立體圖標如何規定
2021-01-01債權人能否選擇按份共同保證的保證人中一人起訴
2021-01-11破產財產包含抵押財產嗎
2021-01-08表見代理與職務行為如何區分
2020-11-15離婚夫妻財產房屋分割問題
2020-12-23房產繼承公證書有期限嗎
2020-11-26南京辦理勞動關系轉移的備案新政是怎樣的
2021-02-09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2-24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非營業車輛進行營業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免責?
2021-03-24建行被罰30萬,涉嫌什么違法行為
2021-03-03車撞了保險公司要肇事者賠償嗎
2021-02-23固定資產保險費如何計算
2021-03-25投保人告知義務解析
2021-01-27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2020-12-30農民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結算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