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案例在某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中,原告向我國甲法院起訴了兩名被告,被告一為外國法人,被告二為中國法人,甲法院向兩被告依法送達了起訴狀并給予了相應答辯期,被告二在法定期限內向甲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認為案件應由其住所地的乙法院管轄,但被告一未提出管轄權異議。經審查,甲法院認為案件與其無連接點,裁定將案件移送乙法院管轄。被告一、二均未對該裁定提出上訴。乙法院在受理該案后,再次向兩被告送達起訴狀并給予了答辯期,被告一在答辯期內向乙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認為本案不應由中國法院管轄。乙法院認為被告一的異議不能成立,裁定駁回。被告一提出上訴。上述案例中,受移送法院在接受案件后重新送達起訴狀并給予被告答辯期似乎是管轄權異議反復提出的導火索,但深層次的問題是原受理案件法院與受移送法院對移送管轄案件審理程序是否銜接、當事人是否有權再次提出管轄權異議等問題認識不統一。該問題如果不解決,勢必影響案件實體審理的效率。由于我國訴訟法并未賦予原告與第三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權利,因此本文僅探討被告在移送管轄的情形下是否有權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問題。分析審判實踐不能完全避免當事人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個:一是根據民訴法關于管轄的有關規定,對于同一案件來講,可能同時存在多個有管轄權的法院;二是實踐中,在移送管轄時,原受理案件法院只是依職權在多個有管轄權的法院中選擇一個,通常不會考慮原告或被告的意愿,更加無法兼顧幾方當事人的選擇;三是受移送的法院通常將被移送的案件作為自己的新案件來處理,不僅重新計算案件的審理期限,而且有些法院還重新送達起訴狀并給予被告答辯期間,這為當事人再次提出管轄權異議提供了可能。那么移送管轄下,當事人是否有權提起管轄權異議?筆者認為,對于移送函移送管轄來講,由于它是原受理案件法院自行就管轄權進行審查的結果,此時尚未有任何一方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且原受理法院在移送案件時并未就管轄權作出生效的法律文書,因此應當允許被告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實踐中對此爭議不大。因此,本文討論的重點是裁定移送管轄情形下,被告就受移送法院的管轄權提出異議的處理。對于裁定移送管轄,是否應當受理以及如何處理被告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問題,存在兩種不同的認識與做法:一種觀點認為,被移送的案件對于受移送法院來講,除了該案是因其他法院移送而被立案受理而非當事人自行在該院提起訴訟以外,其他方面與該院自行受理的案件并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所適用的程序應當是相同的,當然應當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并給予法定的答辯期間。被告在受移送法院給予的答辯期間內,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受移送法院亦應當予以審理。因為民訴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受移送的法院如認為案件不屬于該院管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這表明受移送法院對于被移送案件的管轄權不因移送而必然產生,受移送的法院可以就其對案件是否具有管轄權進行審查。既然法律賦予受移送法院審查的權利,當然亦應當允許被告提出管轄權異議。另一種觀點認為,裁定移送管轄,是由于被告主動向原受理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引起的,因此被告在原受理法院的審理程序中并不進行實體答辯。在案件被裁定移送以后,受移送法院再次給予被告的答辯期間,只是被告進行實體答辯的期間,不再是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期間,因此被告無權再次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且無論該異議是否成立,受移送法院均不應再采用裁定的形式予以裁判。筆者同意后一種觀點。1.雖然民訴法規定管轄權異議應當在答辯期內提出,但不表示有答辯期就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事實上“管轄權異議提起的期限”與“答辯期”在法律上應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民訴法關于管轄權異議提出期限的規定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強調管轄權異議應當在何時提起,二是強調管轄權異議提出的期限與答辯期限等長。如果被告在原受理法院給予的“答辯期”內不提管轄權異議,則該期間為名副其實的“答辯期”;如果被告準備提出管轄權異議,其不會進行實體答辯,原“答辯期”雖徒有“答辯”之名,但實際上已經演變為“管轄權異議提起的期限”了。因此,以民訴法關于管轄權異議提出期限的規定,認為只要給予答辯期即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觀點,混淆了“管轄權異議提起的期限”與“答辯期”這兩個法律概念,對于“答辯期”的理解過于機械。在案件被裁定移送管轄以后,即使受移送法院重新給予被告答辯的期限,也是考慮到被告在原審理法院并未進行實體答辯的原因,因此這是真正的“答辯期”,不能再次異化為“管轄權異議的提起期限”,否則與期間的不可逆轉性特點相悖。2.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經濟糾紛案件當事人向受訴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期限問題的批復》(法經復10號)中指出,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答辯期限內對法院的管轄權提出異議的,法院應當先就本院對該案有無管轄權問題進行審議;逾期提出的,法院不予審議。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答辯期限內對法院的管轄權提出了異議,但是在法院就有無管轄權問題作出裁定前,又以書面或口頭形式表示接受受訴法院管轄的,視為當事人自動放棄了異議。以后,當事人在訴訟中再行提出管轄異議的,法院不再審議。上述規定突出強調了管轄權異議提起的期間及逾期提出人民法院則不予審理的法律后果,因此其性質更類似于除斥期間,期間經過后,當事人的該項權利即消滅,不存在重復產生與行使的問題。3.原受理案件法院及其上訴審法院就被告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作出的裁定一旦生效,即表示其對該案的管轄權已經作出終局認定。最高人民法院(2000)交提字第5號民事裁定的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一精神。在該裁定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對某一訴訟請求的司法管轄權,一經人民法院裁定,就不能以任何方式變更,包括請求人撤訴后又向其他法院另行提起訴訟的方式。……即使請求人在撤訴以后以同樣的法律事實和法律關系再行訴訟,仍應向原生效管轄裁定認定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請求人如果對人民法院的裁定有異議,只能通過上訴或者審判監督程序請求變更”。糾紛一經法院生效裁決,法院即不再受理同一當事人因同樣的事實和法律關系再行提起的訴訟,因此,對于實體爭議任何法院絕不可能以其將要作出的文書與原有生效文書內容相同為由而再次審理,這就是民事訴訟中“一事不再理”的原則。在管轄權爭議糾紛中,亦應當貫徹這一原則。原受理案件人民法院或其上訴審法院就管轄權作出的裁定雖然解決的是純粹的程序問題,但上述文書一旦生效,即與任何其他解決實體爭議的裁決一樣,非經法定程序撤銷,任何其他法院不能再就同一案件的管轄權作出裁定(即使受移送法院所作出的裁定內容與原受理案件法院的裁定內容相同)。4.當事人關于案件管轄的爭議可以徹底解決在原受理法院及其上訴審法院的審理程序中。我國民訴法允許當事人就駁回管轄權異議的裁定提出上訴,因此,被告(甚至包括原告)如果對原受理案件法院就管轄權作出的裁定不服,可以提出上訴。比如在前述案例中,甲法院裁定將案件移送乙法院的內容表明其首先認為本案應由中國法院管轄,其次才是其認為案件應由中國乙法院管轄。被告一如果真的對中國法院的管轄權存有異議,即使其確因客觀原因導致未能在甲法院給予的答辯期內及時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話,它亦可以在甲法院的裁定作出后,通過依法向甲的上級法院提出上訴的方式,重申其對中國法院管轄權的異議。但被告一拒不行使其合法訴權,卻在案件被裁定移送乙法院以后提出其本可以在原受理法院程序中解決的問題,這一做法似乎存在一定的惡意。由于法律已經在原受理案件法院及其上訴審法院的程序中充分賦予案件的當事人以救濟手段與途徑,因此在案件被裁定移送管轄以后,如果允許被告向受移送法院再次提出管轄權異議,勢必導致程序的重復,有違效率原則,同時也會造成個別當事人利用該程序遲滯案件的實體審理。5.民訴法第三十六條賦予了受移送法院對案件管轄權的審查權,但并不意味著裁定移送管轄下的被告亦同樣享有此權利。因為法律對案件的審查權貫穿于案件審理的始終,包括審判監督程序中,不受期間的限制,但被告提出管轄權異議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管轄權異議雖然只是一個程序問題,但它實際上是案件審理的前置性程序,直接制約著案件能否盡快進入實體審理。雖然在移送管轄的情形下當事人再次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情形不普遍,但因前述個案帶來的問題卻值得認真思索。由于我國民訴法并未明確規定被移送的案件在原受理法院與受移送法院之間程序上是否銜接,因此造成認識上的混亂。
對于你提出的“移送管轄裁定書異議”問題,律霸網小編已經整理出來了,民訴法規定管轄權異議應當在答辯期內提出,但不表示有答辯期就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事實上“管轄權異議提起的期限”與“答辯期”在法律上應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成功多久釋放
2020-11-11出讓毛地幾年沒開發可以收回嗎
2021-02-10虛假勞務派遣如何認定
2021-03-04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效力
2021-01-22以接受委托成為辯護人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拘傳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0-12-11欠條模板是怎樣的
2020-12-11婚姻自由是否屬于政治權利
2020-12-12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1-13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離婚起訴書要提交幾份
2021-02-17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后還能再追訴嗎
2020-12-11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股權質押擔保合同要交印花稅嗎
2021-03-18簽訂投資擔保合同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3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消防工程質保期幾年
2021-03-11無故辭退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03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