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域管轄方面民事訴訟采取什么制度
一般地域管轄的原則是“原告就被告”,即民事訴訟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實行“原告就被告”原則,有利于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迅速查明案情,正確處理民事糾紛;有利于傳喚被告出庭應訴;有利于采取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措施,如果被告敗訴,還有利于執行;同時,還可以防止原告濫用訴權,給被告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民事訴訟法》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這里所說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在司法實踐中,公民在其戶籍遷出后,遷入異地之前,如果沒有經常居住地的,仍然以其原戶籍所在地為其住所地。
《民事訴訟法》規定,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這里所說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其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如果被告是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形式,又沒有辦事機構,則應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
管轄權異議應當具備幾個條件。
當事人
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只能是本案的當事人,其他訴訟參加人無權就管轄問題向法院提出意見,也不得以此為借口不參加訴訟。提出異議的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和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原告是提起訴訟的人,故而不會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當然,在發生移送管轄后,原告有權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由于其在訴訟中居于輔助一方當事人的地位而不具有異議權。
時間
管轄權異議的時間,必須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并且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否則異議無效。超過法定期間,人民法院不再受理。當事人在此期間提出異議后又要求撤回的,法院應予允許。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或追加了案件當事人,他們的管轄異議權不受“提交答辯狀期間”的限制。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原告可以口頭起訴,被告因未收到起訴狀,不能書寫答辯狀,因此管轄異議不受答辯期間的限制。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因不存在爭議的雙方,所以,不存在“提交答辯狀期間”,管轄權異議也不受限制。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人民法院裁定其承擔民事責任的情況下,如對一審管轄權有異議,在二審期間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對管轄權提出異議,這種異議不應受“提交答辯狀期間”的限制。
形式
訴訟管轄異議應當采取書面形式。但口頭形式亦應允許。異議書既可以隨答辯狀一并提出,也可單獨書寫。
提出
管轄權異議書應向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提出。受理該案的法院對該案進行實體審理以前,應先審議當事人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就對該案是否有管轄權問題作出書面裁定。
對于滿足上述形式要件的管轄權異議,人民法院應慎重地進行實質審查。經審查認為異議成立的,由受訴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經審查認定異議不成立的,則裁定駁回。在審查決定作出前,應停止對本案的實體審理。
地域管轄的分類
可分為一般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協議管轄、共同管轄和選擇管轄、合并管轄。
一般地域管轄又可稱“普通管轄”或“一般管轄”,它是以訴訟當事人住所所在地為標準來確定管轄的。
特殊地域管轄是指民事案件以作為訴訟的特定法律關系或者標的物所在地為標準而確定的管轄。
專屬管轄是指某些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必須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轄。
協議管轄是指當事人可就第一審民事案件,在爭議發生前或發生后,通過協議,選擇在某一人民法院進行訴訟而產生的管轄。
我國民事訴訟法關于一般地域管轄的中規定,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的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區內,各該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第23條至33條在特殊地域管轄中常給有關案件規定了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這樣一來,就往往發生對同一案件,兩個或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情況,民事訴訟法規定,遇有這種情況,原告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如原告同時向兩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轄權。這就是所謂的選擇管轄。
共同管轄是指兩個以上的法院對同一個訴訟案件都有合法的管轄權的情況。
合并管轄,又稱牽連管轄,是指對某個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與該案有牽連的其他案件。合并管轄是因為對某個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基于另外案件與該案件存在某種牽連關系,有必要進行合并審理而獲得對該另外案件管轄權的管轄。例如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時,人民法院應當適用合并管轄。
管轄權異議提出時間是多久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根據上述規定,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是本案的被告;
(2)必須在法定的答辯期間內(被告自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5日內)提出。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審議。
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法院應當進行審查。對當事人的異議未經審查,或者審查后尚未作出決定的,不得進入對該案的實體審理。經過審查,當事人對管轄權的異議成立的,受訴法院應當作出書面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駁回。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當事人對受訴法院的裁定不服的,在十日內有權向上一級法院提出上訴。在二審法院確定該案的管轄權以后,就應當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參加訴訟。
從上面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在地域管轄方面民事訴訟采取的制度,相信大家都有了了解。律霸網小提醒大家地域管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這是在提起訴訟前就應該確定好的,否則如果沒有該地的管轄權,即使做出的判斷也可以視為無效,更多問題,請大家到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詐騙中初始獲利的投資者是否應返還
2021-02-26一審判決生效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1交通事故起訴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3簽訂住宅購買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0-12-23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房產證沒有本人簽字能抵押嗎
2020-12-22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有什么條件
2021-03-12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的三個難點
2021-02-20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試用期要離職領導不批怎么辦
2021-02-17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保險合同生效
2020-12-20超載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增加10%的免賠率
2021-03-15保險經紀人哪些情況下會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021-02-08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