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理新員工入職出現(xiàn)工傷的問題時應該注意什么
新員工入職出現(xiàn)出現(xiàn)工傷,亦稱為在社保空白期內勞動者發(fā)生工傷事故,此時應由企業(yè)來承擔工傷保險賠償責任。
1、勞動者相對企業(yè)處于較為弱勢的群體,所以在法律層面上較為傾向對勞動者的保護。
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勞動者因為工作原因遭受事故傷害的且經過工傷認定的,被依法認定為工傷的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若經過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存在傷殘等級的,勞動者還應當享受傷殘待遇。為保障勞動者的上述權利,我國法律同時還規(guī)定,勞動者所在的用人單位應當依法為全部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發(fā)生工傷事故時,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承擔費用。可見,國家通過法律的手段賦予了用人單位這種義務和責任。其次,社會保險保障繳納次月生效的制度設計,從保障個人的角度來看也許是不算公平、合理,但是從整個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角度來看還是非常合理的,故此這不能成為用人單位的抗辯理由。因此,本案中王某在工作中受到事故傷害,經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且構成八級傷殘,雖然A公司未給王某繳納工傷保險并不違法,但是仍然由A公司應向王某支付工傷保險待遇。
2、需要用人單位注意的是工傷保險賠償適用的是無過錯原則,簡單的理解工傷保險賠償不以勞動者是否存在過錯為前提。
《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換句話說,只要符合上述“三工”要素的傷害事故,無論致使傷害的責任是用人單位、勞動者自己、還是其他人,都屬于工傷保險的范圍。但是,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殘或者自殺的情形除外。工傷保險賠償無過錯原則,將工傷事故的原因、責任與工傷保險待遇相分離,以實現(xiàn)對勞動者的保護。我國工傷保險賠償適用的原則是與國際接軌的,該原則也是世界各國工傷保險立法公認的原則。具體到本案中,無論王某是跌落事故中是否有責任,均不影響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故此,本案中法院判決由A公司承擔王某的工傷保險待遇全部的責任。
二、新入職員工的工傷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新入職的員工發(fā)生了工傷事故,無論社保空白期是由用人單位、勞動者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也不論工傷事故是由用人單位、勞動者或者其他原因導致,均應當有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承擔責任,這也是法律賦予用人單位的義務和責任。鑒于此,筆者建議用人單位在新入職員工的工傷管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商業(yè)保險過渡策略
用人單位可以考慮通過購買商業(yè)保險的方式填補社保空白期,降低因承擔工傷保險責任造成的損失。由于現(xiàn)有的制度設計,新入職的員工存在社保空白期是客觀存在的,工傷事故的發(fā)生卻又是無法完全杜絕,發(fā)生工傷事故處理的費用往往比較高。尤其是對于那些工傷事故發(fā)生率較高的行業(yè),或者容易發(fā)生工傷事故的企業(yè),通過購買商業(yè)保險的策略進行過渡還是非常必要的。用人單位在選擇商業(yè)保險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最佳的選擇應該是雇主責任險,雇主責任險顧名思義為雇主應當承擔的責任提供保險保障,被保險人(用人單位)因起雇員遭受意外事故或患職業(yè)性疾病,依法承擔經濟賠償以后能夠獲得的補償。另外一方面是應當選擇當月生效的投保模式。如果選擇次月生效的投保模式,購買雇主責任險,來過渡的目的將不能完全實現(xiàn)。因為這時候也可能會產生空白期,在投保生效之前發(fā)生工傷事故,仍然需要用人單位自行承擔賠償責任。
2、崗前安全教育和培訓
用人單位對新入職員工的崗前安全教育和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無論新入職的員工是否具有工作經驗,用人單位均應當給予崗前安全教育和培訓。實踐中,有些企業(yè)并不重視安全教育和培訓,認為沒有必要為此投入資源,員工可以照顧好自身的安全問題;也有些企業(yè)認為安全教育和培訓就是對著新入職的員工“讀一讀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作用不大,這些對安全教育和培訓的理解和認識都是不準確的。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用人單位恰當安全教的育和培訓不僅能夠幫助降低工傷事故發(fā)生率,同時也有利于幫助員工形成良好的工作安全操作習慣。安全教育和培訓的這些作用,對于那些工傷事故發(fā)生率較高的行業(yè)以及容易發(fā)生工傷事故的企業(yè)尤為重要。
3、人性化的管理
當員工遇到意外事故時,用人單位應當盡量給予員工人性化的關懷,積極的幫助員工去處理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需要用人單位承擔的責任,或遲或早都是要落實到用人單位來承擔的。假如某些用人單位缺少這樣的承擔責任意識,而是因為眼前的經濟利益不愿意承擔責任,甚至想方設法逃避責任。因此發(fā)生爭議或對簿公堂時,不但應承擔的無法逃脫,同時還需要花費額外的人力、物力、財力來處理爭議,最終結果反而是得不償失。另外一方面是用人單位對發(fā)生意外事故員工的處理態(tài)度,不僅影響到當事的員工,還會影響到其他在職的員工,若在用人單位內部形成“同病相憐”的氣氛,勢必將會影響企業(yè)正常的生產和經營。故此,用人單位在處理員工的工傷事故時應當盡量給予人性化的關懷。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銀行委托第三方催款屬于泄露隱私嗎
2020-11-27如何注冊品牌名
2020-12-24探望權義務主體的協(xié)助義務是什么
2021-01-05股票遺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0-12-19申請勞動仲裁時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3婚姻關系確認案件能否使用調解
2020-11-09家庭暴力如何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1-23關于商業(yè)銀行的擔保規(guī)定
2020-12-02九歲在學校被同學砸成輕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新手買房時必須注意這些問題
2020-11-10勞務合同依據(jù)的法律是什么
2021-01-01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fā)工資怎么辦
2020-12-07勞動爭議的調解應該在多長時間內結束
2021-01-0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保險合同是格式合同嗎
2021-02-11保險公司可否直接給付賠償金
2020-12-04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