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由于我國市場經濟起步階段是我國從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轉型期,一些法律法規的制定滯后,對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阻礙等諸多原因,帶來了諸多的糾紛,當事人在法院審理中往往以免責進行抗辯,以期免除其責任。對免責事由的認定差異,是法官從不同利益角度考慮的結果,如何避免差異?也就是法官在審理此類案件中應正確確立適用之原則。筆者認為審判中應體現契約自由”、合同必須信守”的民法基本原則,以規范各類經濟交往的權利義務為宗旨,以最終實現契約正義”為目的。本文系筆者結合具體案例和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合同責任中免責事由的理解與適用所作的一些認識。
一、免責事由概述
免責是指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因出現了法定的免責條件和合同約定的免責事由而導致合同不能履行,債務人將被免除履行義務。
因此,筆者認為免責事由總是與一定的歸責原則和責任構成要件聯系在一起的,它以既定的歸責原則和責任構成要件為前提。由于免責事由的成立足以推翻根據責任構成要件所作出的責任成立的判斷,所以,它實際上是對歸責事由和責任構成要件適用的否定。如在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情況下,即使債權人遭受了損害,但當事人對不可抗力的發生是沒有過錯的,不應使其承擔責任。可見,不可抗力的出現否定了債務人具有過錯的推定。
免責事由與責任構成要件的概念在內涵上是不區別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免責事由存在的情況下,表明債務人沒有過錯,即債務人本來就不應該承擔責任。所以,法律只需規定承擔責任的條件,而不必規定免責事由,或只需規定免責事由而不需規定責任構成要件。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妥。免責事由和責任構成要件不能相互代替。一方面,免峽事由應與責任構成要件相互對應,如果不存在免責事由,則難以限定承擔責任的范圍,當事人所應負責任的可能性極大,特別是在當事人沒有過錯的情況下也可能要承擔責任,這樣不利于過錯責任的貫徹。另一方面,免責事由的存在并非絕對導致責任被免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僅導致責任的減輕,但它是以法律責任的存在為前提的。
免責事由也不完全同于抗辯事由。在侵權責任中,免責事由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助等表現為抗辯事由;但在合同責任中,抗辯事由的概念常與抗辯權的行使相等同。法律上所謂抗辯權,是妨礙對方當事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抗辯權以對方當事人請求權的存在和有效為前提,抗辯權的行使將造成對方請求權消滅或使其效力延期發生,但并不使權利人被免責,因為行使抗辯權時,根本不存在著違約問題,也不存在著違約責任,因此,此種抗辯事由與免責事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免責事由在合同責任中所指的即為不可抗力
免責是指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因出現了法定的免責條件和合同約定的免責事由而導致合同不能履行,債務人將被免除履行義務。法定免責條件及約定的免責事由統稱為免責事由。
合同責任中的免責事由即包括法定的免責事由也包括當事人約定的免責事由。而當事人約定的免責事由則包括了免責條款和當事人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免責條款實際上是合同條款,不屬于法定免責事由,而當事人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是對法定的關于不可抗力的免責條件的補充,在不違反法律規定前提下,若這些約定的事由發生,法律承認他們具有免責效力。因此,從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及合同法立法精神均要求當事人遵守合同、維護交易秩序的目的出發,違約責任中的免責事由一般應限于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的含義及其范圍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之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預見、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預見是依據現有技術水平、一般人的預見能力為標準;不能避免及不能克服的前提是事件已發生及事件的發生已造成的違約后果。當事人已盡最大努力,仍不能避免或克服;客觀情況是指外在于人的行為的客觀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啟動醫療損害重新鑒定
2020-12-17什么是股權眾籌
2020-12-20發生交通事故訴訟糾紛要做些什么
2020-11-13打架斗毆如何如何處罰
2021-01-08非法侵入住宅罪怎么處罰
2020-12-24合同欺詐是犯罪嗎
2021-01-06男子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2020-12-21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無產權證房產轉讓可否公證
2021-03-04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勞動爭議申訴最長年限是幾年
2020-11-22三責險的賠償金額如何計算
2020-11-09交通意外險的投保方式有哪些
2021-03-22工人意外保險屬于什么科目
2020-12-29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