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假合同要負法律責任嗎
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簽訂虛假的合同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要依據是否實施詐騙的行為而定,實施詐騙的就有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合同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合同訂立的主體資格如何確定
合同的主體資格則是對民事法律關系主體而言的,是指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法律關系的參與人。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能否作為經濟合同的主體,關鍵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經營的資格。
凡是取得合法經營資格的,就有進行民事活動、自主經營的權利,從而也就取得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資格,自然能夠以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出現,簽訂經濟合同,從某個角度上講,我國的經濟體制與過去相比,已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合同簽約對方為自然人時,法律要求其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的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在與自然人簽訂合同時應當確認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勞動法?》第18條的規定,“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主體資格問題,非法人機構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無效。法人單位也可以向所屬非法人機構辦理授權委托,然后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這樣就可以避免用人單位出現主體不合法的問題。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簽訂虛假的合同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要依據是否實施詐騙的行為而定,實施詐騙的就有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證的法律效力及領取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05私自捕殺野生動物如何處罰
2021-01-27財產保全中的反擔保如何解除,能否解除
2021-01-12在學校被傳染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7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企業發生重大變故如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1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保險公司理賠最晚多久處理
2020-12-06投保人
2021-02-05農村承包荒山的價格是多少
2020-11-21城市居民不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2-03怎么理解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
2021-03-14最新拆遷補償方式有幾種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