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A公司與B公司1994年簽訂協議,約定由A公司提供建設資金,B公司提供土地,雙方合建一處房地產,建成后的房地產產權按約定的比例分割。協議還約定,B公司應負責辦理工程立項和建筑指標的報批手續,以及辦理建設、開工許可等手續。協議簽訂后,B公司提供了其有使用權的一塊土地,但開工許可手續延期近一年方辦理完畢。該工程計劃分二期完成,一期原計劃1996年完成,但一直延續到2001年才完成主體結構。A公司陸續提供的資金也遠遠超過了計劃投資。此后A公司中止了資金供給,B公司遂以其違約為由提起訴訟。經查證,B公司提供的土地是行政劃撥土地,自始至終未辦理土地出讓手續。
?爭議焦點?
雙方在訴訟中的主要爭執點是哪方違約,但均未提出對協議無效的主張。B公司認為,A公司單方中止提供建設資金是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并承擔B公司損失賠償責任;A公司辯稱,其停止提供建設資金是出于對資金安全的風險防范,是防止自身損失擴大的合法行為,且B公司在協議履行中違約在先,其要求的損害賠償缺乏事實依據。
?法理分析?
本案需要進行分析探討的關鍵問題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協議的效力認定
根據本案雙方協議簽訂的時間,解決該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國務院和國土資源部(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在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5年1月1日起實施)施行前為整頓房地產交易市場所頒布的行政法規和規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
對本案**公司所提供土地的使用權性質的認識是判斷該協議效力的“鑰匙”。《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1992年3月8日頒布實施)第四十條規定,以土地使用權作為條件,與他人進行聯建房屋、舉辦聯營企業的,視為土地使用權轉讓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1990年5月19日頒布施行)第四十四條和第四十五條規定,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必須辦理土地出讓手續和變更登記。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12月27日公布實施的《關于審理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18條規定:“享有土地使用權的一方以土地使用權作為投資與他人合作建房,簽訂的合建合同是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的一種特殊形式,除辦理合建審批手續后,還應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第21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施行后,“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一方未辦理使用權出讓手續,以其土地使用權作為投資與他人合作建房的,應認定合建合同無效”。可見,本案中雙方協議約定B公司提供土地,但是因為其所擁有的是劃撥土地使用權,且未辦理土地出讓手續,由此導致了雙方簽訂的這份協議是無效的。
在本案中,訴訟雙方并未提出對協議無效的主張,法院是否可以徑直裁判呢?根據我國的實體法和程序法規范,宣告合同無效是法院依職權所為的審判行為,是法院行使司法審判權對無效合同進行的價值否認,因而,法院無需當事人作出意思表示,也不管當事人是否提出要求,就應該依職權將雙方當事人的地位恢復到合同簽訂時的初始狀態,這是無效合同得到法律評價的方式。
二、協議無效下的責任分配
因為協議無效,必然涉及由誰承擔責任或承擔更大責任的問題。這里首先應明確協議無效下責任的分配和對違約責任的承擔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關于無效協議的責任分配,有觀點認為,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條之規定,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并且合同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如果合同被認定為無效的,合同中約定的違約責任條款是體現雙方真實意思的內容,應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予以適用。這種觀點貌似正確合理,但是在根本上卻是與法律對無效合同的態度背道而馳的。因為民事行為被認定無效的,自然應是從根本上予以否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對無效民事行為的列舉式定義體現了法律對該類行為禁止的嚴厲態度。因此,對于無效民事行為(包含無效合同)的認定是整體的,約既不存,自然也無違約問題,否則在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這也是因為關于違約責任的約定是對雙方實體權利義務的分配,其不同于合同法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的規定。所以,認定協議無效就不必再談是誰違約了,應查證是誰導致了無效,這關系到損害賠償的責任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各省市1級至10級工傷傷殘賠償標準速查表
2021-03-17行政處罰聽證
2021-03-10申請對工傷認定的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
2021-03-12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贈與的房產可以賣嗎
2021-01-22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享受工亡賠償標準情形
2021-03-07分公司簽定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04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整容失敗沒有合同怎么起訴
2020-11-24交通事故全責無力賠償怎么處理
2020-11-17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離婚又復婚可以再次享受婚假嗎
2021-03-25勞動爭議仲裁和解與仲裁調解的區別
2020-11-25勞動仲裁委直屬哪個部門管轄
2020-11-12人壽保險合同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26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裝卸工跌落車下受傷是否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3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按揭車保險怎么買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