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二十三條: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二十五條:除本法第22條和23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支付違約金。因此可以說明用人單位向勞動者主張違約金的情形只有《勞動合同法》第22條、23條規定的情形,這兩類情形約定的違約金條款是有效的,違反這兩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向勞動者主張違約金。除此之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的情形都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有些用人單位為了本公司利益會違反《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約定或者強迫勞動者簽訂違約金條款,這樣的違約金條款是無效的。
而勞動者對用人單位主張違約金的權利,法律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和限制。針對勞動合同中約定由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承擔法律規定之外的違約金的情形,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未進行立法干預的情況下,應認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由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的條款有效。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的條款,但并未對勞動合同中約定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條款是否有效進行立法干預,而從立法目的出發,勞動合同法之所以只對勞動者承擔違約金進行干預,主要系考慮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締約地位的不對等,用人單位締約地位顯著優越于勞動者一方。因此,對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由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的條款,既然法律未明確進行立法干預,且不存在以締約優勢侵犯相對方利益的風險,應可以適用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合同法理念,認定合同條款有效。因此,從理論上存在雙重補償金的可能,即用人單位在支付了法定解除補償金之外,仍應按照雙方合同約定承擔約定補償金。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中,在不與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相沖突的情況下,可以運用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是因為遵循雙方意思自治的合同法理念,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約定由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的條款應屬于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疇,從性質本身分析該條款應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的調整。
綜上,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違約金條款是否有效,有視具體情況而定,符合《勞動合同法》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情形,只要是當事人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且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法律會對這一約定予以保護,須認定這一約定有效,否則是無效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后以前的合同生效嗎
2021-01-09醫療糾紛處理技巧
2021-02-26交通事故傷殘鑒定需要多少鑒定費
2020-11-09農村宅基地房屋拆遷糾紛如何解決
2020-12-14免于刑事處罰會受什么黨內處分
2021-03-09交強險對死亡事故是否應該追加責任險
2020-12-15舉行婚禮沒有結婚手續怎么辦
2021-02-03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工傷索賠程序
2021-02-14交通肇事與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區別
2020-11-20怎樣寫離婚證據目錄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0-12-23遺產中財產分割延期開庭有多久
2021-02-12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為什么集資房不可以抵押貸款
2021-03-17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實習期員工如何保障自己權益
2020-11-24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