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無效的禁止性規定有哪些
一、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所謂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詐人因欺詐行為發生錯誤認識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礎上產生的。
所謂脅迫,是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相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脅迫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實現某種目的,串通一氣,共同實施訂方合同的民事行為,造成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損害的違法行為,其構成要件是:
1、當事人在主觀上具有惡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為會造成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損害,而故意為之。
2、當事人之間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連、勾通,使當事人之間在行為的動機、目的、行為以及行為的結果上達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實現。在實現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達成一致后,當事人約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實施該種合同行為。
3、雙方當事人串通實施的行為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惡意串通的結果,應當是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法律并不禁止當事人在合同的訂立和履行中獲得利益。但是,如果雙方當事人在謀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時而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時候,法律就要進行干預。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也稱為隱匿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合法的行為來掩蓋其真實的非法目的,或者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內容上是非法的行為。應當具備下列要件:
1、當事人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或者其手段必須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所禁止的;
2、合同的當事人具有規避法律的故意;三是當事人為規避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采用了合法的形式對非法目的進行了掩蓋。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在法律、行政法規無明確規定,但合同又明顯地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時,可以適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條款確認合同無效。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約目的、訂約內容都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后,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需要說明的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的合同,不考慮當事人的主觀是故意還是過失。只要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則就確認該合同無效。
合同無效的禁止性規定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等五項相關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死刑有哪些情況下可判處死緩
2021-02-25贍養人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3-10有家暴的婚姻按法律怎么處理
2021-02-02治安拘留會記入戶籍嗎
2021-03-11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7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簽訂的就業協議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2021-03-26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小公司倒閉了怎么給員工賠償
2021-03-17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發該怎么做
2020-12-08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航空意外險可以買幾份
2020-12-01飛機延誤險賠償太低怎么辦
2020-12-10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