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要求單位必須在章程規定的范圍或者批準、核準的業務范圍內活動,只有這樣,單位活動才合法。以前,對單位超越其業務范圍或者單位負責人超越單位賦予的權限訂立的合同,一般作為無效合同對待。簡單地宣告超越經營范圍或者超越權限范圍的合同無效,不利于搞活經濟和鼓勵交易,也不利于對善意相對人的保護。鑒于此,《合同法》將單位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不再作為無效合同對待,而作為效力待定合同處理。
單位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合同的,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合同有效。這與前述表見代理相似。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單位負責人的對外行為就被當作為單位的行為。單位負責人是否超越其權限行為,相對人(即與該負責人訂立合同的對方當事人)沒有義務去查清楚。相對人與單位負責人訂立合同,實際上是相信該負責人是代表單位與其訂立合同的,而不認為是負責人的個人行為。在合同有效的情況下,單位應當承擔該合同產生的責任。
單位負責人越權訂立的合同有效構成要件如下:
(1)單位負責人越權或者沒有獲得本單位的授權。(2)相對人主觀上須為善意、無過失。所謂主觀上為善意,是指相對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越權人實際上沒有訂立該合同的權利,相反,從外部現象(如越權人持有本單位公章、本人工作證、《營業執照》副本、本單位介紹信等)上可以使其有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表權。所謂無過失,是指相對人的這種不知情并不是其疏忽大意和懈怠造成的。如果相對人明知越權人無代表權,或者應當知道越權人無代表權,卻因過失而不知,則他對越權人無權代表行為亦負有責任,因此在法律上沒有必要對其進行保護。(3)無權代表人與相對人所訂立的合同,本身并不具有無效和應被撤銷的內容,如果具有上述因素,顯然該合同應按無效和可撤銷的規定處理。
當然,如果相對人是惡意的,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單位負責人無代表權,則該行為應為無效。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單位負責人訂立的合同對該單位不產生效力。由此產生的責任應由越權人和相對人承擔;因此造成單位損失的,還應負賠償責任或者其他責任(見后述)。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單位追認其負責人的越權行為,則該合同也應有效,即對單位產生效力,而不應作為無效對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下班遇交通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27車輛事故沒結案能年檢嗎
2021-01-01超市售假工商局如何處罰
2021-02-03販毒可以刑拘嗎
2021-02-20執行異議之訴應向哪個法院起訴
2021-01-16再婚老人遺產糾紛相關內容
2020-11-20婚姻自主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1-01-03怎樣通過申請支付令來要債
2021-02-15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股票可以繼承嗎
2020-11-08停發的傷殘撫恤金可以補發嗎
2021-03-16房屋所有人可以為他人設立居住權嗎
2021-03-22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5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保險合同責任免除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30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駕駛證扣了12分出事故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25什么是代位追償權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