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勞動合同得到的經濟補償金需要繳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明確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1、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國稅發[1999]178號文中規定: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2、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3、具體計稅公式如下:
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免稅收入額-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工齡-費用扣除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工齡
公式中“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是指個人取得的補償收入時實際繳納到地方稅務機關、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或政府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指定專戶的部分,對未實際繳納的不得扣除。如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已于當月發放工資中扣除,則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計算時不可再重復扣除。
“工齡”是指計算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的個人實際工作年限,如果實際工作年限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以上就是小編對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需要上稅的介紹。勞動合同可以保障員工的利益,在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要賠償一定補償金,而這個補償金要繳稅的。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與醫療事故罪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9股份制企業的董事會以什么名義申請行政復議
2020-12-242020年交通事故車速鑒定費用是多少
2021-01-06取保候審3年了何時結案
2020-11-14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拆遷安置房可以買嗎
2021-01-10先通知解除合同還是直接起訴解除合同
2021-03-16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關于保險受益人的順序
2021-02-03農民承包的土地流轉后,還能確權嗎
2020-12-24土地私有化的利與弊是什么
2021-02-25拆遷房房產證改名字怎么辦理
2020-12-02賓館拆遷,可以拿到哪些補償
2020-12-15房屋征收時,所有權人不在本地,怎么辦
2020-11-15拆遷女方結婚什么補償
2021-01-21青苗費是什么
2020-11-17征地補償涉及哪些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