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和實施,很多勞動者的維權意識逐步增強,像未簽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該支付“雙倍工資”的問題,尤為突出。“雙倍工資”是依據《勞動合同法》第82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但是,很多人對法條的單一解讀,造成很多員工認為只要單位未與自己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在離職時都可以到勞動部門來要求“雙倍工資”,因此,針對這個問題,特將目前遇到的關于“雙倍工資”的誤解、爭議問題整理如下:
1.不是人人都適用“雙倍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的”未簽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支付雙倍工資”有明確的適用范圍,只有符合這個范圍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糾紛才屬于勞動爭議,才應該適用“先裁后審”,即由勞動仲裁部門先行仲裁之后,才可以進入法庭審理階段。
具體的范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2.“雙倍工資”不是從未簽合同當月開始計算。
“雙倍工資”支付的時間是從用工之日起第二個月開始,因為《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同時,法律給用人單位一個月的“緩沖期”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因此開始計算雙倍工資的時間至少是從2008年2月,而不是《勞動合同法》實施的時間。
3.“雙倍工資”不是簡單的“雙倍”。
很多人將“雙倍工資”“簡單理解成了“工資的雙倍”,實際上雙倍工資”的含義,是指勞動者每月實發的工資的雙倍,已發放的工資部門應該扣除。
雖然法律對于“雙倍”的規定有時并不一定有利于勞動者,但現在勞動者只要拿出工作證等5種憑證中的一種就能證明勞動關系,從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5種憑證是,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用人單位向員工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員工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考勤記錄和其他員工的證言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包括什么
2021-03-15股東名稱變更是否需要工商變更
2021-02-24什么是刑事上訴,刑事案件上訴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2哪些支票可以掛失?遺失支票該如何處理
2021-03-22治安處罰過的算累犯嗎
2021-02-06哪些人屬于非直系親屬
2021-03-20和親戚斷絕關系違法嗎
2021-01-25合同債權債務什么時候一起轉讓
2020-12-25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保險合同要怎么合法訂立
2021-03-14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起算時點
2021-02-24哪些交通損失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12財險理賠計入什么科目
2021-02-05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