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公司成立之前都要經過或長或短的籌備期。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籌備工作相對簡單,幾個發起人就能獨立完成。但另有一些公司,尤其是規模較大或需要特別審批的,籌備工作往往很復雜。這意味著一方面,單靠發起人的力量難以完成籌備工作,需要一些人員幫助;另一方面,籌備期可能很長,在這段時間內,雇員與雇主的勞動關系應該得到確認。一般來說如果公司成功設立,這些雇員就自然成為成立后的公司的第一批雇員。
籌備中的公司往往很重視人才,他們會作出許多美好的承諾,其誘惑力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有些公司的前景很樂觀,這也會吸引來一批人才。在實踐中,籌備中的公司雇傭員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利用母公司的名義招用員工,員工與母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其薪資福利也都由母公司發放。其工作內容就是幫助母公司建立一個子公司,這當然沒有問題。如果子公司成立后需要這名員工直接為子公司服務,也只要對勞動合同的主體作一下變更就可以了。但還有很多籌備中的公司并沒有母公司,主張建立這個新公司的就是那幾個發起人。如果發起人需要招用其他人協助其辦理籌備事項,或者是為成立后的公司招募英才,那么這些雇員與籌備中的公司能不能形成勞動關系呢能簽勞動合同嗎公司還沒有公章,只有老板的簽字行嗎
我們知道,籌備中的公司不是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不是法人主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企業指的是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性活動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經濟單位。籌備中的公司是獨立核算的單位,但還沒有開始從事實質性的經營活動,因此不是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指的是雇工在7人以下的個體工商戶,顯然籌備中的公司也不是個體經濟組織。那么籌備中的公司就不是用人單位了嗎
按照公司的理論,籌備中的公司的責任由負責其籌備的發起人承擔,一旦公司成立,發起人在籌備過程中的行為即被追認為公司的行為,但是如果公司未能成立,發起人應該對籌備過程中的一切債務負責。由此我們認為,籌備中的公司不是用人單位,發起人才是用人單位。發起人可以以個人的名義雇傭員工并形成勞動關系。一旦公司成立,則發起人雇傭員工的行為也就被視為是公司雇傭員工的行為。員工成為公司的雇員。反之,如果公司未能成立,則發起人仍須對員工負責,承擔一切用工責任。
因此,員工有權要求籌備中的公司以書面的形式簽訂勞動合同,并要求發起人在勞動合同上簽字。由于公司營業執照尚未拿到,公章也沒有,因此不需在勞動合同上蓋章。但員工應該注意,一旦公司取得了營業執照,公司就應在勞動合同上加蓋公司的公章,作為對這次雇傭行為的追認,從而使發起人的個人行為成為公司的法人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合伙人參與合伙事務的處理嗎
2020-12-27企業破產受理后能解除失信嗎
2021-02-22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約定不明確怎么辦
2021-01-07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出資人可以要回房子嗎
2021-03-18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哪些項目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是什么
2020-12-23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2-12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保險責任免除條款都是有效的嗎
2021-03-14受益人與被保人同時遇難死亡,保險要怎么賠
2020-11-26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利用保險洗錢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2021-03-25買保險被騙怎么辦
2020-12-26土地承包年限新解讀內容是什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