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人單位發生了分立或者合并的情況,員工與用人單位之是的勞動合同還有效嗎,又應該如何履行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企業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權利和義務由分立、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合并、分立的,勞動合同由合并、分立后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這里表達了三層意思,即在用人單位分立合并時,對于勞動合同的處理有三種方法:
首先,用人單位分立、合并后,勞動合同仍然有效,如果用人單位與員工之間沒有就勞動合同的處理事宜作出任何約定,則勞動合同應由分立、合并后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第二、原用人單位可以在分立合并前,按照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解除與員工的勞動合同,但必須按勞動法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原用人單位及分立合并后的用人單位也可以與員工就勞動合同的變更作出約定,既包括勞動合同主體的變更,也包括勞動合同內容的變更。但在變更勞動合同的過程中要遵循協商一致的原則(詳見第29問)。如協商不成,則原勞動合同仍然有效,雙方應當執行。變更勞動合同的方式一般為解除原勞動合同并重新簽訂勞動合同。但是新勞動合同并不是一份真正意義上的新的勞動合同,根據勞動部有關文件,在這種情況下重新簽訂的勞動合同是原勞動合同的變更。因此雖然在名義上有解除原勞動合同的行為,但員工不能要求用人單位依勞動法中有關經濟補償的條款要求補經濟補償。新勞動合同如被解除,員工可得到多少經濟補償金呢?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是以“同一用人單位工作年限”為基礎的,一般來說,用人單位變了,工作年限便要重新計算。因此,如果原用人單位在分立合并后仍然存在,則轉制前后的工作年限應當合并作為計算經濟補償金的依據。否則,只能按照員工在新用人單位中工作的實際年限計算經濟補償金,除非新用人單位在新勞動合同中承認員工在原用人單位工作的年限,并約定如勞動合同解除將按員工在原用人單位及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全部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
第三、所有的當事人可以就各方的權利義務另行作出約定。這是一項授權性的條款,允許當事人之間通過協商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來。
此外,用人單位還可能因為實施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而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合同應當由變化后的用工主體繼續履行。由于企業改制導致原勞動合同不能履行的,企業與職工應當依法變更勞動合同。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應視作新的用人單位的“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時間,除非當事人對此另有約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規范工傷保險行政案件審理
2021-02-06車禍多久不起訴什么時候過期
2021-03-12放棄繼承權將不會產生代位繼承
2021-01-01法院恢復審理有期限嗎
2021-01-26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試用期離職主管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05實習期最長的是多少
2020-12-31定期人壽保險是什么,定期人壽險保如何理賠
2021-03-24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31應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1-02-16“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投保人駕駛無證車輛身亡 保險公司拒絕賠償
2021-03-03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仍需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嗎
2021-01-20保險公司的車險有差別嗎
2021-03-12車禍保險賠付多少錢
2020-11-24貨車報保險要資格證嗎
2021-01-05如何挑選合適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09國人投保六大誤區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