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股東權喪失后的司法救濟手段有什么
(一)勞動仲裁前置。
職工股東在被辭退后,往往直接起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其股權而不提出勞動爭議仲裁。從目前法院受理的案件判決情況來看,絕大多數職工面臨的是退股這條路。因此職工股東如欲主張其股權就必須先在時效內提起勞動爭議仲裁,通過仲裁確認其勞動者的身份,以避免股權的喪失。
(二)規范企業章程。
按照《上海市股份合作制企業暫行辦法》的規定,股份合作制企業以外個人持股總額不得超過企業股本總額的10%,職工股東一旦喪失勞動者的身份,能否將所持股份轉納入這10%的非職工股中,取決于企業章程的規定及股東大會的決議。故企業應在企業章程中對職工因辭職、除名引起的股權轉讓作出明確可操作的規定,以避免爭議的產生。
(三)科學、合理確定股權轉讓價格。
當企業職工股東股權不得不轉讓或被收購時,股權的價格如何計算和確定至關重要。由于股份合作制企業本身資本聯合和勞動聯合的性質及收益分配的程序決定了轉讓或收購價格不能與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限責任公司一樣,筆者認為可參考定向募集股份中內部職工股的收購辦法,雙方協商一致,以凈資產額為基礎適當考慮職工的勞動付出來確定股權價格較為合理。
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股東的雙重法律地位易使其股權受到侵害。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股東既是企業的勞動者,又是企業的所有者,企業員工作為勞動者其權利義務受勞動法調整,作為所有者其權利義務受有關股份合作制法律規范調整。筆者認為,從理論上講,股權與勞動者權利是可以平等行使的兩項獨立民事權利,但股份合作制企業性質不同于一般的股份制企業,前者具有人合和資合雙重屬性,職工股東首先是一名勞動者,其次是所有者,股權依附于勞動權利。勞動者一旦喪失勞動者的身份,其股東的地位能否再享有就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了。審判實踐中發現,一些企業法定代表人經常以職工股東違反勞動紀律為由將其開除,剝奪其勞動者的身份,再借口股份合作制企業的“人合”屬性強迫其轉讓股權。由于法律規定尚付闕如,勞動者對此也別無良策。更有甚者,企業一些大股東利用職工股東的不利地位變相收購勞動者的股權,達到變相控股的目的,最終將企業由集體性質轉變為私營性質,卻仍以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名義享有許多優惠政策,這顯然有悖于我們推行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初衷。
以上就是小編搜集整理到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通常來說,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股東權喪失后的司法救濟手段有以上幾點。如果您對此依舊感到困惑,或者您還有什么相關法律問題需要解答,歡迎您到律霸網進一步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延遲上班公司用年假抵合法嗎
2021-01-11結婚六年未辦結婚證算法律婚姻嗎
2021-02-05交通事故警察開的認定書多長時間有效
2020-11-19醉駕五年能減刑嗎
2021-03-20如何計算二次離婚的六個月時間
2021-03-10買房定金繳納多少錢,法律有什么規定
2021-01-27房屋預售應有哪些步驟
2021-03-12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過戶房產被惡意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4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保險受益權基本問題探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