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關于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6條規定:的解除是指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勞動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提前消滅的法律行為。勞動合同的解除分為協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三種;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既可以由單方依法解除,也可以雙方協商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出現國家法律、法規或合同規定的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時,不需雙方當事人一致同意,合同效力可以自然或單方提前終止;約定解除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因某種原因,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互相協商,在彼此達成一致的基礎上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效力。
解除勞動合同是勞動合同從訂立到履行過程中可以預見的中間環節,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正當權益的重要保證
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1)非過失性辭退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沒有最高額限制,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100%。或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最多不超過12個月。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1個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沒有最高額限制。若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2)經濟性裁員的經濟補償。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由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沒有最高額限制。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3)用人單位逾期給付經濟補償金的責任。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50%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如何遏制私營企業倒閉潮
2020-12-05房地產合作開發建房合同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2021-02-09個稅贍養老人申報成功后多久有效
2021-01-19擔保法是如何規定保證人追償權的
2020-11-28各省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是多少
2020-11-19退伍軍人跟沒當過兵的人犯法怎樣判刑
2020-11-21起訴離婚要具備哪些條件 哪些情況屬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2-25獨資有限公司是否可以股權贈與
2020-12-05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挪用公款罪如何認定
2021-02-05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例及分析
2021-03-13房地產中介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2-09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