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事仲裁委員會仲裁程序規則的規定,組成了以高*來先生、司*琢先生為仲裁員,馮*祖先生為首席仲裁員的仲裁庭審理本案。
“新南海”輪1980年10月14日從上海開航,11月22日抵達漢堡。該輪二號艙底層艙裝載的100桶鹽漬豬腸衣在漢堡卸貨后即運往收貨人倉庫,收貨人發現豬腸衣受到腐爛、變臭、變色等不同程度的損壞,索賠損失金額150,456.20馬克。
貨方提出,貨物在裝船前業經上海商品檢驗局檢驗,該局出具的檢驗證書表明貨物質量良好,出廠后在裝貨碼頭上存放幾天不會造成貨物腐爛;在卸港卸貨后即運往收貨人倉庫,當時漢堡的平均氣溫為攝氏9度,不會造成貨物損壞;貨物的損壞原因是船方違反提單中關于“貨物積載于遠離加熱處的水線以下”的要求,將貨物裝載于燃油須經加熱的雙層油艙上面,而在航程中多次加熱油艙、泵油,致使貨艙溫度過高造成貨物損壞。
船方提出,上海商品檢驗局出具的檢驗證書是在裝船前一段時間作出的,不能證明裝船時貨物質量良好,如果貨物存放于碼頭上,貨物在太陽直射下也會腐爛變質;貨物積載于二號艙底層艙后部兩翼,該處下在是左右兩側壓水艙,并不是油艙;加熱油艙時貨艙溫度只有攝氏30底左右,不會造成貨物損壞;與豬腸衣裝在一起的22桶鹽漬羊腸衣沒有受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仲裁庭研究了雙方的主張和證據后認為:
1.大副簽字的原始貨物積載圖表明,至少有部分豬腸衣裝載于二號艙底層艙中央,船方提供的證據(空船試驗)不能證明在航程中加熱油艙時貨艙的實際溫度達不到貨物致損的溫度。
2.貨方提供的證據不能完全排除貨物在裝船前受損的可能性,也未能證明航程中貨艙內的溫度確已達到貨物檢驗人設想的致損溫度。
3.在考慮船方對本案豬腸衣損壞的賠償額時,應適用提單中規定的每件人民幣700元的限額。
基于上述意見,仲裁庭根據仲裁程序規則第19條規定對本案進行了調解。調解結果,雙方一致同意由船方賠償貨方人民幣70,000元最后結案。
船方應于收到本調解書之日后15天內用西德馬克或美元付款,匯率按實際支付日的匯率計算。
本案仲裁手續費和開支共計人民幣×××元,由貨方和船方各負擔×××元。貨方在提交仲裁時已預付×××馬克,按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元,貨方尚應補付人民幣×××元。
海事仲裁委員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有后付費的嗎
2021-03-24死緩可以減刑嗎
2021-01-10交通事故理賠好了還可以起訴嗎
2020-11-08販賣毒品判無期徒刑有可能假釋嗎
2021-01-29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宣告失蹤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23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職務違法一般怎么處理
2020-11-20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中介假冒房東違法嗎
2021-02-22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住房
2021-02-23公司規章制度需要公示嗎
2020-11-22在職勞動糾紛申訴期是多久
2020-11-25別人掛我公司現在欠農民工工資不給怎么辦
2021-02-1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事故中被保車無責任,保險公司是否需要理賠
2020-12-28什么時候保險理賠不需要保單
2020-11-26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