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難救助法(Lawofsalvageatsea),又稱“海難救助法律制度”,指的是調整海難救助以及由海難救助引起的或與海難救助有關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海難救助法的原則
海難救助法以公平、公共利益和鼓勵救助為其基本原則。其任務是通過調整當事人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維護其合法權益,促進海上運輸和經濟貿易的發展,促使社會財富得到有效的保護。鼓勵救助最終是為保護公共利益服務;成功的救助人獲得豐厚的救助報酬是鼓勵救助的重要手段;特別補償的支付是海上運輸發展到今天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海難救助法中特有的“無效果-無報酬”原則是公平原則的體現。
三、海難救助法的發展歷史
海難救助法是一項古老的法律制度。可以說,海難救助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航海貿易的產生和發展是并存的。
最早的海難救助法產生于古代歐洲的地中海地區,當時的表現形式為地區性航海習慣法。根據公元6世紀的《查士丁尼學說匯編》及羅馬法學家的著作,公元前9世紀的《羅德海法》中就有了關于海難救助的記載。其中規定:對遇難船實施救助者(主要是本船船員)應獲得獎勵,對掠奪者則應予以懲罰。
在中世紀,海難救助法有了相當的發展,但仍然表現為地區性航海習慣法的形式,未能形成國家統一的法律。歐洲沿海地區出現的《奧列隆慣例集》進一步規定:如船舶受載出發,在航程中途不能續航,船員應盡可能挽救貨物。撒花那個人在收到貨物時,須按完成航程的比例繳付運費,并給付救助費。這時的救助更多的是一種“純粹救助”。
到了近代,海難救助法開始以國家法律的形式出現,如1681年法國路易十四頒布的海事條例和英國1713年安妮十二法案就對海難救助作了規定。此后,各航運國家有關海難救助的立法相繼出現并不斷完善。
我國在這方面的立法起步較晚,最早可追溯到1929年12月30日國民黨政府公布的《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制定了一些有關海難救助的法律法規。1992年11月7日頒布的《海商法》第9章關于海難救助的22條規定,標志著中國海難救助法律制度已走向完善。
至于這方面的國際公約則主要是《1910年關于統一海難救助若干法律規定的公約》和《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這兩部公約都是為統一各國有關海難救助的法律規則,逐步實現海難救助法的國際統一化而制定的。
四、海難救助法的調整范圍
海難救助法是海商法的組成部分,是一項獨特的法律制度;其調整的主要是平等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但也有不平等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其組成規范主要的屬于“私法”、實體法之范疇,但也有屬于“公法”、程序法范疇的。具體來說,海難救助法的調整范圍,即其調整的法律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不能辦理再貼現
2020-12-26掛靠在買賣合同是否有效嗎
2020-12-08監察人員能否進入強制措施場所取證
2021-03-07人身損害賠償如何區分農村和城鎮
2021-01-25倉單質押有哪些風險,應該如何去防范
2021-03-117萬的車輛的保全費收取多少
2021-01-21新三板定向增發規定
2021-01-06誤工費賠償需要什么證明材料,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0公司合同書上寫著半年內離職扣工資合法嗎
2020-11-19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2021-02-12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二審判決書生效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1-17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車沒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23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需什么手續
2020-12-29公益拆遷的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5拆遷安置房怎么辦理房產證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