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簡介
姜某于2005年3月10日進入深圳某物流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物流公司”)工作,從事出口操作工作,每月工資3120元。入職時簽訂了自2004年3月10日起至2007年3月9日止的勞動合同,2007年3月10日雙方續簽自2007年3月10日起至2010年3月9日止的勞動合同。
由于物流公司主營業務為臺灣正利航業在上海的獨家訂艙代理,因受金融海嘯影響,雙方于2009年6月7日終止代理權。姜某的崗位設置為船務出口操作,在物流公司經營模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的情況下,原有勞動合同已無法繼續履行。于是物流公司解除了與姜某的勞動合同,并且按照法定標準向姜某支付了經濟補償金和代通金。姜某不服,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物流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0590元。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姜某要求物流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0590元的請求未予支持。姜某不服,遂訴至法院。
二、裁判結果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本案中物流公司因經營業務發生變化,致使與姜某無法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物流公司理應與姜某協商變更勞動合同內容,但物流公司未經協商程序,單方面與姜某解除勞動合同,確屬違法解除。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物流公司應當以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姜某支付賠償金,故姜某要求物流公司支付賠償金的訴請,本院應予支持。由于物流公司已經向姜某支付了經濟補償金和代通知金,最后法院判決物流公司支付賠償金差額3925元。
三、案例評析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之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該條即為我們平時所說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依據該規定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需要如下滿足實體上的法定條件并經過法定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交通事故起訴狀中的被告有哪些
2021-01-16保釋出來了還用坐牢嗎
2020-12-31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哪些情形單位可以扣工資
2020-12-10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企業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投保一定能獲得賠償嗎
2020-11-08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三七責任事故如何理賠
2020-12-05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人傷理賠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22教職員工校方責任險到底應該賠償給教育局還是教師家屬
2021-01-22農村土地流轉承包到期后怎么辦
2021-01-22拆遷補償標準是“國家標準”還是“當地標準”
2021-03-17拆遷補償不合理找律師有用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