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
《專利法》第六十九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 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二) 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
(三) 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 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五) 為提供行政 審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制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
二、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行政責任
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二)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
2、賠償損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3、消除影響。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采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
(三)刑事責任
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銷售侵犯專利權的產品規定是什么?
購買侵犯專利權的產品是否也侵權
使用侵犯專利權的產品是否屬于侵權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協議”可當買賣合同履行
2020-11-215類情況,被舉報后村干部直接下崗!
2021-01-25對方違章停車發生刮蹭誰的責任
2020-12-18工傷意外身亡賠多少錢
2021-02-11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去勞動仲裁需要律師嗎
2021-02-24合同無效錢要退還嗎
2021-03-17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證
2020-12-15拒付加班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1-07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汽車被淹該怎么理賠
2020-11-11定值保險合同可以適用于哪些
2021-01-12出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1-16保險報案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1-02-21降低企業履約風險的“保險杠”
2020-12-20買保險花多少錢比較合適?
2020-12-25如何過濾保險資金投資風險
2020-12-10承包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28土地轉讓承包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