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案件在適用國內法或國際公約上存在明顯的混亂,這表現在適用國際條約方面,采取的是一種以納入適用與轉化適用相結合的方式。就船舶油污損害賠償事故而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非涉外案件中的責任限制部分,適用我國《海商法》第11章的規定,其他部分適用《民法通則》、《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涉外案件,如果中國法沒有規定,或者中國法的規定與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規定不一致,應當適用國際公約。
關鍵詞:油污;損害賠償;條約;法律適用
我國目前沒有專門的油污法,有關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制度的內容主要體現在《海商法》、《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等中;另外,我國還參加了《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CivilLiabilityforOilPollutionamage),下稱《1969年民事責任公約》)、《1969年民事責任公約1992年議定書》、《1976年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公約》(theConventionalonLimitationofLiabilityforMaritimeClaim)等,這些公約在某些情況下構成了我國法院審理船舶油污損害賠償案件的依據。正是由于法律表現形式的多元化,導致我國法院在審理船舶油污案件,特別是非涉外因素的案件時出現了混亂[1]。在實踐中,有的適用《民法通則》,如“煙救油2號”油污案、“雅典地平線”號油污案等;有的適用《海商法》,如“東方大使”號油污案等;有的適用《海洋環境保護法》,如“加翠”號油污案、“瑪雅8號”油污案等;有的適用《1969年民事責任公約》,如“閩燃供2號”油污案;甚至有的適用國際慣例,如“南洋”號油污案、“碧洋丸”號油污案、“南洋豐收”號油污案、“亞洲飛鵝”號油污案等[2]。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油污事故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司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在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制度完善之前如何準確適用法律,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我國既有的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制度中,只有“責任限制”的規定具有操作性,而主體、賠償范圍、強制保險、賠償基金等方面的內容都比較籠統,不像《1969年民事責任公約1992年議定書》那樣,具體而詳細。意即,有關船舶油污損害賠償的諸多內容我國法沒有規定,而我國參加的國際公約有規定。此時,中國法院在審理油污案件時可否直接適用國際公約?在很大程度上,這涉及到國內法與國際法的關系。
一、國際法與國內法的效力位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賠償能調解嗎
2021-01-23無效合同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1-01-10征地補償費用有哪些
2021-02-09私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怎么定
2021-02-09質押股權孳息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8認購合同定金交了多久簽購房合同
2020-12-07變道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06離婚夫妻財產房屋分割問題
2020-12-23拆遷安置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18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是不是沒有資格繼承遺產
2021-02-14怎樣的情況算是非法同居
2020-12-29交通事故可否異地起訴
2020-12-08口頭協議沒證據怎么辦
2021-02-21終止合同需要約定還款期限嗎
2021-02-12云南省農村建房超面積如何處罰
2021-03-17異地買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23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車輛損失險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義務
2020-12-02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