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后公司換崗調薪合法嗎
如果在懷孕期間,公司給予孕婦特殊照顧而換崗,調整高的薪資,即為合法的。
但如果企業因為職工懷孕而解除勞動關系或者不給予懷孕職工相應的福利待遇,則為不合法,我國法律對懷孕職工進行了全方面的保護,懷孕職工可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懷孕職工享有什么權利:
第一,懷孕女職工有不被解聘的法律權利。
有些用人單位,為了本單位的利益,一旦發現女職工懷孕,便以種種理由予以辭退或解聘,甚至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就約定幾年內不得懷孕,甚至是不能談戀愛和結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就明確規定:任何單位不得以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為由,辭退女職工或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29條規定: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這里的“用人單位”,包括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社會團體等一切雇傭人員的單位。懷孕的女職工不僅在勞動合同的聘用期內不得解除合同,就是在勞動合同期滿后,也有繼續簽勞動合同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草案)第12條就規定:“勞動合同期滿,因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續延,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已經連續工作滿10年,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與該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第二,懷孕女職工有要求調換適合孕婦工作的權利。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工作領域都有婦女的身影,婦女懷孕后,有些崗位就不再適應,例如實行“三班倒”的工作,懷孕的婦女在后期,就不適合繼續實行“三班倒”的工作時間模式;從事活動強度比較大的或者重體力勞動的工作,就需要調整相對比較輕松,活動強度不大的工作崗位;對從事有可能影響胎兒發育的直接接觸油漆、化工等工作崗位的,更要給以調換,各用人單位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孕婦職工調換工作,以適合孕婦的生理要求。
山東省實施《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辦法第9條規定:女職工在懷孕期間,所在單位應遵守以下規定:
不得安排其從事生產和使用危害女職工生理機能的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和超過衛生防護要求的放射性作業,以及經常攀高、彎腰、抬舉、下蹲等容易引起流產、早產、畸胎的勞動。對不能適應原勞動的,應根據縣(市、區)級以上(含縣級,下同)醫療機構的證明,予以減輕其勞動量或安排其他適宜的勞動;有定額考核的工種應扣除相應的勞動定額。上班確有困難且工作許可,經本人申請、單位批準,可休產前假60天,休假期間,其工資不低于基本工資的80%;
第三,懷孕女職工有在工作時間孕期保健和產前檢查的權利。
懷孕的準媽媽們總是對未來的寶寶充滿憧憬,希望自己生一個健康、活潑、聰明的小寶寶,從懷孕起,就時刻關注寶寶的生長發育,時常到醫院進行孕期保健和產前檢查。對懷孕女職工的產前檢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內的初查),用人單位要提供方便,在勞動時間進行產前檢查的,按出勤對待,不能按病假、事假、礦工處理;有定額考核的工種應扣除相應的勞動定額。
第四,懷孕婦女的休息權。
在我國不僅已婚的婦女很少做“全職太太”,就是結婚后懷孕的婦女,也很少懷孕后在家里一直待產,絕大多數懷孕的婦女和其他女職工一樣,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懷孕的女職工作為社會工作中的特殊群體,和一般的勞動職工是不同的,從大的方面說,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為她不僅關系到孕婦本人的身心健康,還關系到胎兒的健康發育;從小處講,她關系到每一個家庭的未來幸福和歡樂,因而保護懷孕職工的各項權利,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國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許多地方的地方性法規都對保護懷孕婦女職工作了規定,賦予了懷孕女職工的法律權利,概括起來說,懷孕女職工有以下的法律權利:
對懷孕7個月以上(含7個月)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從事夜班和加班勞動,每天給予工間休息1小時,算作勞動時間。懷孕的婦女由于種種原因而終止妊娠,享有終止妊娠后的休息權。女職工懷孕流產的,應當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給予一定時間的產假。女職工懷孕不滿4個月流產時,給予15~30天的產假;懷孕滿4個月以上流產者,給予42天產假。產假期間工資照發。
第五,應得的生育費用
1.生育醫療費用: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沒有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支付。生育,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符合當地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項目規定的,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超出費用由職工個人承擔。
2.工資和津貼:產假期間,工資照發。參加生育保險的,依法領取生育津貼,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生育津貼低于本人工資標準的,差額不妨由企業不足。沒有參加生育保險的,由企業照發原工資。各地的計算標準和項目略有不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合并有哪些限制
2021-03-07開支票日期怎么寫
2020-12-05司法鑒定意見是否可撤銷
2020-12-04有土地證拆遷怎么賠償
2021-01-25我國各省市交通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標準
2021-02-01公司房產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中介假冒房東違法嗎
2021-02-22房屋補償標準能否作為賠償的計算依據
2021-02-23產品責任險與職業責任險的區別詳解
2021-01-21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失業保險不領取以后還可以拿嗎
2021-02-08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福建臺風來襲汽車被水淹了保險賠嗎
2020-12-10獲得車險理賠的方法
2021-01-27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
2021-01-28論訴訟代理主體之規范
2021-02-15保險公估人業務分為什么
2021-02-02什么情況下借款人須購買保險
2021-01-29劃撥土地轉讓程序是什么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