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經濟中,影響或決定國債規模的具體因素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國債的發行規模取決于一定時期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國債的承受能力就越強。國債作為彌補財政赤字的手段,自然受到財政收支狀況的影響。國債發行規模還會受到社會資金總量的限制,由于居民投資者目前仍然是國債認購的主體,居民儲蓄會影響國債發行規模的大小。從國債自身的運作來看,發行的新債有一部分要用于償還舊債,國債余額、國債的還本付息狀況也是決定國債適度規模大小的因素。為此,我們將國債發行規模Dt影響因素的考察范圍確定為:國內生產總值GDPt,財政赤字FDt,財政收入FIt,財政支出FEt,居民儲蓄St,國債還本付息PDt,上一期國債余額CBt-1。
這里國債余額采用上一期數據是考慮到若采用本期數據,本期國債余額CBt就包含了國債發行規模Dt,國債發行規模Dt和本期國債余額CBt的關聯度自然較高,不利于找出國債發行規模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二、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廣義灰色關聯分析
數據選取期間為1981年~2003年。考慮到1994年以后國債成為國家彌補財政赤字的唯一資金來源,為了分析出1994年前后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影響力排序變化,將數據分成兩段:第一段是1981年~1993年,第二段是1994年~2003年。其中國債余額來自**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數據。
由計算結果可知,1981年~1993年,各影響因素和國債發行規模綜合關聯度的排序為:國債還本付息0.806>財政支出0.756>財政赤字0.742>財政收入0.729>國內生產總值0.674>國債余額0.641>居民儲蓄0.552。1994年~2003年,各影響因素對國債發行規模影響的排序為:財政赤字0.838>國債還本付息0.830>財政收入0.751>財政支出0.745>居民儲蓄0.730>國債余額0.728>國內生產總值0.617。
上述分析結果與實際情況是相符的。1981年~1993年,我國國債發行處于第一個模式,其特點:國債主要用于還本付息、籌集建設資金和彌補財政赤字。這一時期由于財政赤字較低,彌補赤字可以向中央銀行透支,當年國債部分用于彌補財政赤字外,主要是用于還本付息和財政支出,國債發行規模和國債還本付息、財政支出的關聯度最高,國債發行規模增長較慢。1994年~2003年,我國國債發行處于第二個模式,其特點:國債主要用于彌補財政赤字和還本付息。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主要是因為1994年《預算法》出臺,規定財政出現赤字不能向中央銀行透支,使得財政赤字只能靠國債發行來彌補,國債發行規模和財政赤字、國債還本付息的關聯度最高,國債發行規模增長較快。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2003年,我國國債還本付息和國債發行規模的綜合關聯度只是略低于財政赤字和國債發行規模的綜合關聯度,國債還本付息對國債發行規模具有相當影響力,這一分析結果可從我國國債的債務支出收入比得到驗證。1994年~2003年,除了2000年債務支出收入比的比例為37.79%外,其余年份都在40%以上,比例最高的年份1997年達到了77.45%,我國每年發行的新債有較大部分是要還舊債,國債籌集的資金中用于彌補財政建設性支出不足的比例減少,國債的總體收益不容樂觀。
1994年~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債發行規模的綜合關聯度最小。這一結果有其原因:從調節宏觀經濟的需要看,國債規模的增長不能完全與經濟增長同步,更多的是需要進行逆向調節,即在經濟增長過快時,政府以超增長速度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吸納社會貨幣,以國家信用借款壓縮和控制投資;反之,在經濟出現疲軟時,民間投資小于民間儲蓄,產生民間儲蓄剩余,政府要通過發債吸收民間儲蓄剩余,并通過政府投資的保持全社會總投資率的穩定甚至上升,促進經濟增長。這并不是說,我國國債發行規模可以擺脫國內生產總值無限制地膨脹。實質上,國債發行規模和國內生產總值是相關的。當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大時,社會的總體納稅能力增強,政府的財政收入隨之增加,國家財政的應債能力增強,國債的發行規模就可以適度增大。
三、建議
1.控制國債發行規模要從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減少財政赤字入手。財政收入方面,隨著1994年我國開始對財稅體制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實行了分稅制和新的工商稅制,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了大幅提高。2003年,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1993年的12.56%上升為18.52%。2005年,我國提高了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由800元提升到1600元,這雖然會流失一部分稅收,但有助于增加低收入階層的可支配收入,讓普通老百姓得到經濟增長的實惠,促進消費進而拉動內需。與此同時,鑒于我國當前高收入階層自主納稅意識不強的狀況,政府有必要加強對高收入階層的納稅監管,只要提升高收入階層的自主納稅額,國家財政收入也能保證穩步增長。財政支出方面,近年來我國行政管理費增長過快,2003年已躍居財政支出第二的位置,僅次于文教科學衛生支出,政府需要加以控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加盟合同欺詐 合同可撤銷
2021-02-13拆遷補償協議公證書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07股份有限公司設立需要多少人
2021-03-24業務委托書可以背書轉讓嗎
2021-01-25婚后獨自買房如何才能算自己的個人財產
2020-12-19父母可以不當監護人嗎
2020-11-11駁回先予執行復議申請通知書還是裁定書
2021-01-27事故責任認定書性質認定方式
2021-03-03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故意殺人的界限
2021-03-22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人身意外險能稅前扣除嗎
2021-03-22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保險公司拒賠是否合理
2021-01-06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聯合懲戒措施是什么
2021-02-18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互聯網保險渠道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