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關貿總協定第1條,締約方必須相互給與最惠國待遇;根據關貿總協定第3條,締約方必須相互給與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條款和國民待遇條款是非歧視性貿易原則的保證。
所謂最惠國待遇是指,一成員給予其他成員的產品、服務和人員的優惠待遇,應該立即擴展到所有成員。如果一方成員與另一方成員進行了貿易壁壘減讓談判,那么,談判結果應適用于所有成員。這是近代文明的體現,也是現實世界的準則。最惠國待遇原則可以保證各國間非歧視地開展貿易,從而實現世貿組織的宗旨。所謂國民待遇是指,一成員給予本國的產品、企業、服務和人員的優惠待遇,也應給予另一方成員。具體說,一成員給予其他成員的貿易等方面的待遇,不能低于本國的相同待遇。
非歧視性貿易原則除體現在關貿總協定最惠國待遇條款和國民待遇條款中以外,還體現在其他一些協議條款中,如,原產地協議,裝船前檢查協議,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衛生及動植物檢疫措施協議,服務貿易總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等等。可見,它是一項基礎廣泛的貿易原則。
非歧視性貿易原則有一些例外,如: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邊境貿易的優惠規定,沿海貿易與內河航行,沿河捕魚和武器進口。文化類產品的出口限制,等等,這些不適用最惠國待遇原則;再如,沿海航行和領海捕魚,購買不動產,服務貿易總協定中針對特定國家的豁免,等等,這些不適用國民待遇原則。
(2)可預見的和不斷增長的市場準入
通過多邊貿易體系,各國政府可以給予投資者、雇主、雇員和消費者提供某種商業環境以鼓勵貿易、投資和創造就業,為市場提供廣泛的選擇和低廉的價格。這種環境需要穩定和可預見性,尤其是當企業準備投資和開發時更是如此。
可靠的和可預見的市場準入機會的存在主要取決于關-稅的運用。即,關-稅的運用是合法的,因為,關-稅的征收可以為各國政府籌措財政收入,并應用于各種有益的事業,包括對國內產業進行保護。更為重要的是,關-稅是透明的和可計量的,因而是可以進行比較的。而進口配額則被普遍視為非法。雖然關-稅總體屬于合法的政策措施,但仍應遵守一些規則,即,關-稅不僅應受到約束,而且還應對不同來源的進口不構成歧視。于是,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關-稅同盟的擴展可能導致某些領域更高的關-稅,以至于使貿易轉移超出了貿易創造,降低世界福利,因而,就這些領域進行補償談判是必要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給撫養費會失信幾年
2020-11-19居民樓著火了國家給賠償嗎
2021-03-02如何分期繳付注冊資本
2021-01-27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買房購房合同霸王條款有哪些情況可以維權
2020-11-20員工的試用期工資是多少
2020-11-10小型股份公司章程是怎樣的
2020-12-18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哪些呢
2021-03-04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航班延誤險延誤時間如何計算
2020-11-23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車險保險不予理賠的幾種情形
2021-02-18人壽保險及其特征
2021-01-17土地承包經營權指的是什么
2020-11-18土地出讓業務費的使用范圍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