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離婚時,如果一方年輕,有工作能力,但生活暫時有困難,另一方可以給予短期或一次性的幫助
(2)結婚多年后,如果一方年老、患病、殘疾,失去工作能力,沒有生活來源,另一方應在居住和生活方面作出適當安排,并根據具體情況給予一次性或長期幫助。
(3)離婚時,一方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獲得其個人財產中的住房,這些住房可以是居住權或房屋所有權。
(4)在實施協助期間,當被援助方已婚或經濟收入足以維持生計時,如果確定的援助費尚未執行或未完全執行,如果一方要求另一方提供額外的經濟援助,援助方可以在原始經濟援助執行后停止支付,人民法院一般不支持。當事人應當解決自己的生活困難,另一方不再有幫助的義務。如果離婚,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要求另一方給予經濟補償
婚姻法第40條:如果夫妻雙方書面同意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屬于對方,并且一方支付更多撫養子女、照顧老人和協助另一方工作的義務,他們可以在離婚時向另一方要求賠償這是《婚姻法》對夫妻離婚期間權利義務的延伸而形成的權利保護制度。另一方的經濟補償請求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雙方書面同意,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歸雙方所有。也就是說,夫妻選擇了約定的財產制度來分配夫妻的財產。
(2)一方為撫養子女、照顧老人和協助另一方工作支付了更多的義務。由于一方將其大部分精力用于照顧子女、老人或協助另一方工作,而這些義務是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的,因此一方主要履行這些義務必然會影響其經濟收入。按照約定的產權制度,他們的產權將受到損害。因此,有權要求對方給予經濟補償。這也是夫妻權利義務平等原則的體現。全職妻子能否要求離婚經濟賠償
網友的問題:我丈夫是一家公司的采購經理,常年出國旅行。為了照顧孩子,我不得不辭掉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妻子。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丈夫覺得我的想法過時了,沒有共同語言。此外,兩人已經分離了很長時間,感情上出現了裂痕。經過協商,他決定離婚。因為我沒有工作,也沒有經濟來源,多年來我一直要求丈夫為我的家庭支付經濟補償。我丈夫堅決反對。我想問,我能提出這樣的要求嗎。根據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在婚姻存續期間,對家庭承擔較多責任、履行較多義務的夫妻,在離婚時有權向對方要求賠償,對方應當賠償。根據你提到的情況,如果你因為照顧孩子和做家務而失業,你可以被視為承擔了更多的義務。因此,如果離婚,你有權要求對方賠償。離婚經濟補償金是指為婚姻家庭生活支付更多費用的一方的經濟補償金。賠償金額和支付方式由雙方協商確定;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權利義務平等的原則,在查明夫妻各自財產狀況和一方在具體操作中的額外支付義務的基礎上,予以裁定,應考慮以下因素:
(1)支付較少義務的一方獲得的利益。取得的利益不僅包括收入、購買的房地產等有形財產價值,還包括尚未取得利益的文憑、執照、職稱、知識產權等無形預期利益,我們不僅要考慮一方承擔較少義務的有形財產的價值,還要考慮獲得的無形財產預期利益的價值
< P>(2)一方支付的債務數額。離婚經濟補償是對夫妻財產分離制度的限制。這種補償是根據家務勞動的強度和時間以及相互幫助的數量來確定的。事實上,這是將家務勞動和幫助的價值貨幣化。因此,我們可以將從市場上購買同樣工作量的家務勞動所需的價格和雇傭他人的成本作為參考因素。(3)雙方的財產狀況和經濟能力。如果另一方的經濟能力不能滿足被補償方的要求,即使確定了高額補償,在實踐中也毫無意義,因為這在離婚時無法實現,女性往往處于弱勢,尤其是結婚時辭職的全職妻子。如果離婚后沒有收入來源,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女性可以要求男性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或者在財產分割時,按照多個比例分配女性分割的部分
如果丈夫因債務離婚
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離婚訴訟的最新收費標準2020年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故認定書如何開具
2020-11-20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只領結婚證后就離婚能要求男方賠償嗎
2020-12-21離婚債務立案是否需要收費
2021-01-18離婚協議中給付金錢義務約定和處理
2020-11-13撫恤金成年子女可以享有嗎
2021-01-03合同法履行時間適當是指多久
2020-11-22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如果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是否能夠獲得一些賠償
2021-02-05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哪些
2021-03-17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公司是否可以單方面給員工降薪
2020-11-12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哪些機動車保險中會有免賠率
2021-03-14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保險受益人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18什么是單獨人壽保險?
2021-01-02我國農地所有權、使用權、承包經營權的概念
2021-01-12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