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貿易術語和運輸與保險的關系
在國際貨物買賣中,交易雙方通過磋商,確定各自應承擔的義務。但是雙方當事人不可能對交易中可能出現的所有問題都事先在合同中加以約定,作為在長期貿易實踐中形成的得到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貿易術語,對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起到了較好的補充和解釋作用。
國際貿易術語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以明確國際貿易商品的價格構成,說明交貨地點或到貨地點,劃分買賣雙方的風險、責任和費用等問題,并用英文縮寫形式表示的一種專門用語。
國際貿易術語出現后,簡化了交易磋商的內容和交易手續,縮短了談判時間,節省了業務費用,促進交易盡快達成;反映了商品的價格構成,有利于買賣雙方對進出口商品進行成本核算與比價;明確了買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有助于貿易糾紛的處理,對國際貿易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每種貿易術語都有其特定的含義,采用某種專門的貿易術語,主要是為了確定交貨條件,即說明買賣雙方在交接貨物方面彼此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的劃分。
在國際貿易中使用貿易術語,雖然給進出口雙方帶來了很大方便,但在使用貿易術語時必須弄清楚每一個貿易術語的真正含義,避免因理解出現偏差而導致的貿易糾紛的發生。特別是要做好與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的銜接:
(一)選擇貿易術語要考慮的運輸因素
第一,視運輸方式選擇使用貿易術語。雖然貿易術語只是確定國際貨物買賣中交易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是不同的貿易術語適應于不同的運輸方式,在《2000通則》中,有6種術語(FAS、FOB、CFR、CIF、DES、DEQ)僅適用于水運,其他7種則不受限制,可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因此,當貨物的運送擬使用空運、陸運等方式時,若仍沿用傳統熟悉的FOB、CFR、CIF術語,將勢必造成該術語解釋上的困難,從而引發爭議,給當事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經濟損失。尤其是在出口業務中,如果貨物是以現代化的集裝箱運輸或多式聯運方式運輸,不采用適合的FCA、CPT、CIP術語而使用不當的FOB、CER、CIF術語,還會存在以下兩個缺點:一是擴大了我方的風險范圍,從貨交承運人延伸到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二是推遲了運輸單據的出單時間,從而延緩了我方的交單收匯時間,影響資金周轉并造成利息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是治安處罰嗎
2021-01-04承攬合同怎么寫
2020-12-26股權眾籌融資是否涉嫌非法集資
2021-03-20買賣合同未開具發票能否請求賠償
2021-03-16如果盜竊的物品是假貨還是犯罪嗎
2020-12-18如何認定行人故意事故
2021-01-17格式合同有什么特殊性
2021-02-12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盜取他人個人信息什么罪
2020-11-26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拒付加班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1-07交強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2-26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區別
2020-12-09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可以理賠多少
2021-01-02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保險事故涉及多個受害人怎么理賠
2020-11-16交通全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17如何選擇合格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