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律規定,中國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實行二審終審制度,二審法院的判決為終審判決。二、判決書一經宣告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法院生效的判決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為了保證法院判決的公正、準確和合法,法律還規定了“審判監督程序”,即如果法院的有效判決有錯誤,可以通過再審予以糾正。以民事訴訟案件為例,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設立審判監督程序:(一)有審判監督權的人民法院。中國《民事訴訟法》第177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發現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報請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向當地各級人民法院發出通知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有權提起審判或者責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因此,終審法院認定已經生效的判決確有錯誤的,應當依法決定再審,并依法作出正確判決。”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應當提出申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當事人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因此,當事人可以申請對生效判決進行再審。但是,申請再審的當事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民事訴訟法》第179條明確規定:“當事人的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有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新證據;(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3) 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4) 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5) 在審理案件時,法官犯有貪污、賄賂、徇私舞弊和枉法行為。“當事人的再審申請不符合前款規定的,經法院審查,應當駁回。申請再審的當事人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申請,即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申請再審的當事人應當在二年內提出申請。”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 (3)由有監督權的人民檢察院提起。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進行法律監督。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情形的,有權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符合民事判決生效條件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有權提出抗訴、作出裁定的,有權審查是否符合民事判決生效的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轉包與分包有哪些區別
2020-11-22沒離婚不讓看孩子報警管嗎
2020-12-26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
2021-01-16對移送或指定管轄的裁定
2021-02-20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仲裁協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改嫁后還有繼承權嗎
2021-03-23分公司簽定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04保險公司敗訴承擔訴訟費是否合法
2020-12-14人身保險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2-01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3車禍人傷保險賠償流程是什么
2020-12-27車險理賠時投保人有哪些義務
2021-03-0260歲車禍保險賠償多少錢
2021-01-14重大過失行為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3-24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1-24保險理賠需要出示哪些材料
2021-01-26委托代理的規定
2020-11-11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五大不同
2020-12-26土地出讓金誰來承擔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