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審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一般來說,一審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幾個過程:起訴、受理和審判、撤回或判決(包括缺席判決)
首先,起訴是可能導致訴訟程序發生和訴訟活動進行的民事訴訟法律行為。因此,原告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9條,原告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上述主體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但也需要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如上所述,所謂“直接利益”是指上述主體作為原告,必須是爭議民事關系的主體之一。這意味著原告的起訴對象應該是具體的,以便法院能夠澄清與原告有爭議的另一方。這里的“清楚”不僅包括原告上訴的清楚,還包括原告基本情況的清楚。(3)有具體的主張、事實和理由:所謂“事實和理由”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主張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訴訟范圍和被起訴人民法院的管轄范圍。也就是說,原告提出的雙方之間的爭議必須在法院行使司法權的范圍內
第二,受理。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對原告的訴訟進行審查,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后,決定審理的訴訟。人民法院審查起訴決定受理案件后,審判前的準備工作包括依法提出申訴和答辯。人民法院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書副本送交被告;被告人應當在收到起訴書副本后15日內作出答復;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告知當事人他們的訴訟權利和義務。人民法院決定受理案件時,應當在《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人可以承認或者反駁,并有權提起反訴;依法組成合議庭;審查訴訟材料,調查并收集必要的證據
再次審判。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審判準備工作后,按照法定形式,在特定日期開庭審理爭議案件的活動。這是一審程序中的必要程序
最后,申請撤回。是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訴訟權利的行為。當事人申請撤訴或者依法可以依照撤訴程序處理的案件,有違法行為需要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不得允許撤訴或者不按撤訴處理
此外,還有缺席判決。缺席判決是相對于缺席審判而言的。在審理過程中,只有一方當事人在場的,人民法院只聽取在場一方當事人的陳述和辯論,對另一方當事人提交的起訴書、答辯書和證據進行審查核實,并依法作出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的內容包括什么
2020-11-17不安抗辯權的名詞解釋
2020-11-09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意外保險車禍能賠多少錢
2020-12-17“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保險合同確認書后幾日填回執
2021-01-05保險人過錯導致合同無效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25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權利
2020-11-29車沒保險被追尾了怎么賠償
2020-12-31土地補償費分配不均時該如何確定案由
2021-02-19承包的土地可以領取糧補嗎
2021-01-05集體土地出讓需要村民簽字嗎
2021-01-04土地轉讓的流程和所需材料是什么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