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度原因。再審案件流轉程序多,時間長。再審期限自再審決定后第二天起計算,在提交再審裁定的法院發出再審裁定后,需要交付、移交并分發給審判監督法院的承辦人,時間從一個月到幾個月不等。在這段時間里,沒有關于法律異議案件法庭的具體規定,這是一個空白。因此,將案件從裁決中移送的時間太長,這是超出案件審理期限的原因之一。再審案件很難提交審判委員會審理,導致案件的結案拖延。根據審判委員會的職權范圍,一般來說,可能改變法院有效判決的重大和疑難案件必須由審判委員會研究。案件從承辦人到合議庭,從合議庭到審判委員會,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我還有一個印象,就是中央審判委員會是研究一審重大刑事案件的例會,對再審案件的報告重視不夠,而且審評委的行政事務多,工作繁忙。他們往往無法研究病例,也沒有時間處理。因此,很容易在領導環節形成積壓。一些承辦人等待審評委的討論長達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以便不應逾期的案件自然超過審理期限。審判力量相對不足,不適應案件數量的大幅增加。由于部分基層法院人員配備的限制,審判監督法院只有1-2人或兩個品牌和一個機構,只能臨時組成合議庭。近年來,當事人的抗訴案件和再審申請數量逐年增加,案件多、人員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許多案件不能及時審理,超過了審理期限。其中,再審案件容易立案,控制不嚴是再審案件激增的原因之一。由于再審案件的立案標準不統一、不明確,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不滿意,多次向法院上訴,多次提出無理申訴,或者千方百計立案,希望再審判決對我有利,或者我希望通過再審裁定暫停執行原判決,以逃避責任。這樣,許多不需要再審的案件進入再審程序,增加了再審案件的數量,增加了法院的負擔,浪費了審判資源。人員素質的原因
1。專業素質低,難以滿足審判工作的需要。進入再審的案件大多是疑難、復雜、長期的案件,涉及的案件種類繁多,法律問題復雜,審判難度大。長期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庭被稱為“養老院”和“養老院”,即在人員配置上,將老年、體弱、患病人員安排到法院。雖然通過機構改革,法官的年齡變得年輕了,但數量少、質量差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相當一部分法官發現一些疑難案件和再審案件難以處理,這是案件超過審理期限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官個體存在著重實體、輕程序的嚴重意識。一些再審案件經過多次審理,情況發生了變化,鑒定和檢查失去了條件,審判困難。為了控制最后一關,法官只注重對實質性錯誤的審查和糾正,而忽視了程序性規定。他們認為,只要查明事實和正確的實質性處理,超期審判是無關緊要的,警察主觀上對超期審判問題重視不夠。很難傳喚申訴人和被告人,導致案件超出審理期限。在再審期間,為了查明案件的事實,往往需要將申訴人和被告人傳喚到法院。在審判實踐中,一些申訴人暫停裁決,無視裁決或以各種理由拒絕裁決,并推遲裁決時間。部分被訴人認為,二審生效判決已勝訴,再審申請不影響案件的執行,不影響是否傳喚,不考慮態度,或怕敗訴,可以隱瞞,可以拖延,采取拖延,磨礪的策略,;此外,有些案件的當事人只知道有一審和二審程序,不知道有審判監督程序。他們對傳喚調查反應消極,不合作。一些被告在判決產生法律效力后離開,外出工作或做生意,這增加了傳喚的難度,使案件無法如期結案。嚴重的行政干預造成了大量本可以及時結案的案件積壓,延誤了案件處理周期。現行組織制度對法院的限制為某些行政干預提供了條件。法庭在審判中經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特別是案件再審涉及大量上訪人員和社會穩定工作。首先,要征求全國人大、政法委等上級部門的指示和報告。在某些情況下,各方都有極端的想法。為了防止矛盾激化,案件被暫時壓制,使一些事實清楚的案件難以判決。
解決超期案件的對策:
1。首先,法院領導和審判委員會成員要重視再審案件的審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勇在全國審判監督工作會議上反復強調,審判監督庭庭長、常務副庭長是審判監督庭的主要領導,審判監督庭庭長應當是審判委員會委員。其次,審判監督庭的法官要認識到在法定期限內結案的重要性,既要注意判決結果,又要注意及時結案,認識到程序正義是司法公正的基礎。程序正義的價值不僅在于確保實體法的正確實施,還在于體現社會正義。加強審判監督庭人員的業務培訓,全面提高法官的綜合素質。大力學習各類刑事、民事、商事、行政審判和新頒布的法律法規,使審判監督庭的工作人員成為精通三審的專家型、綜合型人才。在最高法院機構改革中,按照規定逐步實行“大立案、集中審判監督”的工作模式,但審判監督案件的情況在一段時間內居高不下。一是嚴格控制立案和上訴案件,糾正錯誤。二是充實和增加審判隊伍,使法官人數與案件數量達到協調比例,在物資、設備、經費上給予適當傾斜,解決長期積壓和再審案件未審結的矛盾。深化審判方式改革,加強法院內部管理體制改革。(1) 實施“大案立案”和“審判過程管理”,由立案法院從文件移交、立案審查、交付和定期聽證等不同階段組織實施。上訴案件進入再審程序后,及時確定審判長、合議庭成員和審理時間,使案件承辦人和當事人了解案件排期,減少審理環節,縮短辦案周期。(2) 強化審判長、審判長和合議庭的職能,進一步規范再審程序,突出審判重點,簡化不必要的審判程序。(3) 不斷完善證據規則,并根據其職責范圍,制定更具體的當事人證明、質證、認證、審查和確定法院獲取的證據等規則,審判委員會首先肯定了再審和改判案件的終審權,但其職責應該從目前對大量具體案件的研究轉移到對審判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的研究。從復雜的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定期召開會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改正違法行為適用于哪些情形
2021-01-08房屋租賃協議范本
2021-02-24公司任意解散包括哪些方面
2021-03-24什么財產作為抵押物需要辦理抵押物登記
2021-03-05事故全責方死亡家屬能要求無責方賠償嗎
2021-02-07民事一審有終審判決嗎
2020-12-13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合同期滿后公司終止合同應該怎樣補償
2021-03-24簽約后沒幾天就離職要扣錢嗎
2021-03-11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1-03-10遭遇口頭辭職該怎么辦
2021-02-02保險條款應當合理解釋
2021-03-22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10保險公司如何降低理賠投訴案件
2021-01-11我國保險理賠低效率是否低
2021-03-14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2-30車險理賠需要帶什么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