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管轄權有什么影響?專屬管轄權是指法律規定某一類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轄,其他法院無權管轄,而當事人不得通過協議變更管轄權
排他性管轄權是指法律規定某些類型的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轄,其他法院沒有管轄權,當事人不得通過協議變更法律確定的管轄權。專屬管轄權是區域管轄權的一種形式。從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相關規定來看,專屬管轄權具有以下效力:
1專屬管轄權
當法律規定某類案件完全由一個或一些法院管轄時,這意味著只有法律規定的法院有權受理和審判此類案件,其他法院無權管轄此類案件。當事人不得向其他法院提起訴訟,其他法院不得以任何理由受理。排他性與法院和法院產生的效果有關。排除效力
排除效力是指通過協議排除當事人選擇有管轄權的法院的權力。排他性效力源于雙方的排他性效力。由于具有專屬管轄權的案件只能由法律規定的法院管轄,當然,當事人不得通過協議改變專屬管轄權,與專屬管轄權相比,這是任意管轄權。在確立任意管轄權時,法律主要考慮當事人的私利,以當事人訴訟的便利性和平衡原告與被告的利益為出發點。對于任意管轄權,法律允許當事人通過協議和協議進行變更。各國或地區的協議管轄權一般包括明示協議管轄權和默示協議管轄權。前者是指當事人在糾紛發生前后以書面形式選擇一個法院作為本案的管轄法院,后者是指原告向無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被告不提出無管轄權的抗辯。協議管轄權具有改變法律管轄權的效力,因此,最初沒有法律管轄權的法院由于當事人明示或默示的選擇而獲得管轄權
排他性管轄權通常是為了社會和公共利益而規定的,因此,不允許當事人通過協議管轄權變更專屬管轄權
排除的效力僅意味著排除當事人通過協議管轄權變更專屬管轄權,但并不意味著通過協議排除管轄權。事實上,即使在專屬管轄權的情況下,也有通過協議進行管轄的可能性。當案件依法由兩個法院專屬管轄時(如繼承案件,受死者死亡時住所或主要遺產所在法院管轄),或者由于財產的自然條件(如房地產位于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院),雙方可以通過協議選擇管轄法院,但雙方的選擇是有限的,即只能從具有專屬管轄權的法院中選擇。限制效力
專屬管轄權的效力也反映在牽連管轄權的限制上。牽連管轄權,又稱合并管轄權,是指對一個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由于另一個案件與該案件之間存在牽連關系,對另一個案件具有管轄權并進行審理。牽連管轄權的實質是,有管轄權的法院根據牽連關系,對不屬于自己管轄范圍的案件取得管轄權。牽連管轄權的主要應用是原告增加索賠,被告提起反訴
牽連管轄權實際上擴大了被起訴法院的管轄權,但這種擴大受到排他性管轄權的限制。如果另一案件屬于專屬管轄權,被起訴法院不能根據牽連管轄權獲得該案件的管轄權。例如,被告提起反訴時,反訴標的雖然涉及本次訴訟,但仍屬于獨立訴訟,作為獨立訴訟,反訴也有管轄權。反訴不屬于受理法院的管轄范圍,但受理法院對反訴有管轄權作為提起反訴的條件的,這勢必大大縮小反訴的范圍,不利于實現采用同一訴訟程序解決相關糾紛的目的。因此,運用牽連管轄權理論,受理主體訴訟的法院有權受理原無管轄權的反訴,以達到反訴與主體訴訟共同辯論判決的目的。但是,如果反訴是另一法院專屬管轄的案件,接受主體訴訟的法院不能根據牽連管轄權獲得反請求的管轄權
中國學者指出:“被告人可以在口頭辯論結束前,根據與訴訟標的有關的請求或者辯護方式,向訴訟所屬法院提起反訴,但反訴標的請求屬于其他法院專屬管轄權的除外《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人有權提起反訴,法院可以將反訴與訴訟一并審理,但沒有專門的法律對反訴進行規定,反訴及其構成要件是通過學術原則確定的。。。“日本《民事訴訟法》第18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以擴大請求的方式提起中間確認訴訟,根據牽連管轄權,中間確認訴訟可以由原無管轄權的法院管轄除非請求屬于其他法院的專屬管轄權
4。權限審查的有效性是訴訟的要素之一。“訴訟要素是指對成本案件作出判決所需的要素”。這意味著“管轄權是法院對案件行使管轄權的前提,不具有管轄權的法院不應對該訴訟作出判決,因此是否具有管轄權是該訴訟的重要內容之一。法院應根據其職權隨時查明管轄權”。法院只有對受理的案件具有管轄權,才能對案件作出實質性判決。法院受理案件,發現沒有管轄權的,應當通知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法院受理案件后,如果發現自己沒有管轄權,應當將案件移交有管轄權的法院。法院應該對其是否擁有管轄權給予必要的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對管轄權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對于專屬管轄權,法院應主動予以關注。如有疑問,應依職權對其進行審查,并通過依職權調查證據確定其是否符合管轄權的規定;對于一般區域管轄權和特殊區域管轄權,不需要主動關注。法院只有在被告提出管轄權抗辯,然后要求原告提供證據證明管轄權存在的依據時,才應予以關注。例如,在法國,對于有爭議的案件,“法官只能在以下三種情況下依職權宣布自己沒有管轄權:
(1)當爭議與個人身份有關時;
(2)當法律授予另一法院在地理上的專屬管轄權時;
(3)當被告不出庭時”
<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專屬管轄權涉及公共利益,不包括其他法院的管轄權。為了維護這一專有權,相關法院應主動依職權對其進行審查。雖然領土管轄權是指不同地區同一級別法院之間一審案件的分配,但它不是排他性的,因為這種分配主要不是為了公共福利。即使原告向無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只要被告不反對,法院也可以因被告的訴訟而獲得管轄權。因此,在承認默示協議管轄權的情況下,即使法院不主動審查管轄權,等待被告對管轄權提出異議也不違法
,盡管《民事訴訟法》規定了管轄權異議制度,它只規定了法律上的默示協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安置訴訟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2021-01-28公司開空頭發票負責人逃跑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保證的方式及先訴抗辯權
2020-11-21我國法律規定的禁止的婚姻行為有哪些
2020-12-18商標糾紛中的級別管轄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1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交通事故怎么訴訟賠償
2021-03-01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校園欺凌會被開除嗎
2021-01-15人身意外險保險費多少錢
2020-12-07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辦理車輛理賠
2021-01-04哪些情形屬于沒有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20拆遷補償款是否為行政賠償
2021-03-15房屋拆遷補償不到位,該怎么辦
2021-01-09紫金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農村拆遷安置保險是怎樣進行規定的
2021-02-10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