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事仲裁只適宜于一定特性的爭議,這是各國仲裁法及相關國際立法都認可的原則,也就是說,對當事人約定提交仲裁的爭議,并不見得都可以由仲裁員行使實體管轄權,仲裁員或法院首先必須確定有關爭議事項是否在仲裁范圍之內,可否通過仲裁方式解決,這就是所謂爭議事項可仲裁性的問題。概言之,可仲裁性問題實際上是國家對仲裁范圍施加的一種限制,即一些爭議可以仲裁解決,而另一些爭議卻不能通過仲裁方式解決。1923年日*瓦《仲裁條款議定書》將仲裁協議事項限制在“商事問題或者其他可以用仲裁方式解決的問題”。1958年《紐約公約》則規定有商事保留條款。其締約國可以聲明“本國只對根據本國法屬于商事的法律關系,不論是不是契約關系,所引起的爭執適用本公約”,從而把非商事爭執排除在適用《紐約公約》之外。大約37%的締約國包括如美國、加拿大、韓國和中國這樣主要的貿易國家采用了此項保留。可以看出,這些普遍性條約對可仲裁性與非可仲裁性的界限并未作具體劃分,這是由于可仲裁性的背后是一國的公共政策,爭議事項可仲裁性的概念實際上是對仲裁范圍施以的一種公共政策限制。每一個國家都可以出于本國公共政策的考慮,決定哪些問題可以通過仲裁解決,哪些問題不可以通過仲裁解決。根據仲裁制度本身特殊性和目前國際上通行做法,各國在確定仲裁管轄范圍時,已形成幾項原則:(1)仲裁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必須是平等主體;(2)仲裁事項是當事人有權處分的實體權利;(3)仲裁事項是民商事爭議,一般表述為“契約性和非契約性商事爭議”。
關于可仲裁性問題,我國《仲裁法》第2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糾紛,可以仲裁。”第3條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一)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這兩條分別以概括和列舉排除方式界定了中國商事仲裁的適用范圍。
涉及犯罪的刑事案件顯然是不可以仲裁的,在CIETAC受理的案件中,就有當事人以此為理由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在申請人**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與被申請人KindFullLtd.一案中,申請人稱其已向被申請人支付了303,000美元貨款,但未收到合同項下的貨物,因此要求被申請人退還其貨款,并賠償相應損失。被申請人認為,是貨物的裝船人、交單人偽造提單和品質證書,騙取貨款,已以詐騙案向洛杉磯警方和美國聯邦調查局報案。因此,本案是一刑事案件,不是經濟糾紛,不應提交仲裁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遇到強拆,拆遷戶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2020-12-01中小企業的合同風險有哪些
2021-03-17商標所有權與使用權能分離嗎
2020-12-052020最新債務轉讓協議書范本
2020-11-30人身傷亡的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1-09夫妻共同債務是承擔連帶責任嗎
2021-03-23精神病人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17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有什么
2021-02-19女曝老爸出軌成癮,男方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04合作協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1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能代表業主起訴嗎
2020-11-24房地產企業取得閑置資金利息怎么處理
2021-03-17無效的勞動合同還需要解除嗎
2020-12-12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