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仲裁法頒布實施以后,針對其中所規定的國內和國際商事仲裁之司法監督的雙重標準,學術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論爭,其核心內容為國內法院應否監督國際商事仲裁的實體內容,并由此形成了“全面監督說”和“程序監督說”兩種觀點。本文擬結合世界各國仲裁司法監督的立法和實踐情況,圍繞上述兩種截然相對立的觀點,對這一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國際商事仲裁的司法監督模式
從國際條約和各國的仲裁立法和實踐情況來看,世界范圍內對涉外商事仲裁的司法監督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國內法院非因公共政策原因,不介入涉外仲裁實體問題的模式。
這是主要國際商事仲裁條約和絕大多數國家國內仲裁立法采取的方法。在國際商業仲裁崛起的近20年里,法院鼓勵與支持仲裁,盡量減少對仲裁的監督和干預已成為一種國際潮流。比如,聯合國1958年在紐約通過的《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和解決投資爭議國際中心1965年在華盛頓訂立的《關于解決各國和其他國家的國民之間投資爭端公約》以及UNCITRL1985年6月制定的《示范法》,均對涉外仲裁的實體審查持否定態度。其理由是:如果承認國內法院有權對涉外仲裁裁決進行實體性司法審查,則無異于使仲裁程序從屬于法院程序,從而有悖于仲裁裁決的終局性。大陸法系國家以及受大陸法系影響的國家,除法國的國內仲裁中允許就仲裁的實體問題向法院上訴以外,都采取了法院非因公共政策原因不干預仲裁實體的方法。原則上,即使裁決明顯錯誤,仲裁員的決定也不能被法院推翻。
(二)即使不因公共政策問題,國內法院也擁有對涉外仲裁的實體問題進行監督的權力的模式(以下將其稱為“全面監督的模式”)。
英國1950年仲裁法以強行性規定賦予國內法院干預仲裁實體問題的權力,且干預的理由不限于公共政策。即要求仲裁員就特別案件向法院陳述,法院將就源于仲裁的法律問題做出決定,此即所謂的“特別案件陳述程序”。而且法院對仲裁法律爭議的管轄權是不能排除的,當事人合同中排除案件陳述程序的條款被認為是違反了公共政策,因而不產生效力。該法還規定,法院有權依據裁決表面的事實與法律錯誤而撤銷裁決。英國1950年仲裁法雖早已被修改,但有些國家仍實施參照該英國仲裁法制定的法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最新支票填寫樣本格式范本
2021-03-20哺乳期女職工可以停保嗎
2021-03-10申請共同保證人為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2021-02-01有營業執照無食品流通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05電子商務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0-11-16沒領結婚證彩禮可以返還嗎
2021-03-04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嗎
2020-11-24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應怎樣證明保險經紀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問題
2021-03-15旅游意外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1-27修車費高于定損價引發爭端 保險公司全額賠償修車費
2020-11-29保險受益人依法討回賠償金
2021-02-21軍人傷亡附加保險標準
2021-03-08保險公司的押金會退還嗎
2021-01-14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怎么才能讓自己順利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3-13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