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的法律責任有三個方面:侵權民事責任,違法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侵權一般是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財產和人身,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合同詐騙罪具有侵權民事責任的主客觀要件 從客觀要件來看: 1。有侵權和損害的事實。欺詐導致被欺詐者的人身和財產利益,即不良后果和不良狀態。從金錢和財產的角度來看,欺詐導致被害人回避因錯誤決策而無法實現的不利預期,或因欺詐導致錯誤決策而無法實現或無法全部實現預期利益。其實質是損害被害人動態財產的保全和增值;從精神損失的角度來看,欺詐干擾了被欺騙者的自由表達,結果是被欺騙者的人格被輕視,聲望降低。欺詐是非法的。也就是說,欺詐者犯下了法律不允許的行為——破壞和干涉他人的意志自由。欺詐是破壞事實的原因。由于欺詐,受害人沒有經濟利益,遭受精神損害 從主觀因素來看: 合同欺詐是故意的,這不僅表明行為人有行為能力,但也表明行為人有主觀過錯 首先,對于返還財產,受害人可以主張并決定是否返還財產,以利于受害人,為了達到減少被害人“財產損失和浪費”的目的 第二,如果被害人的規避行為因欺詐行為而不利于預期,或因決策失誤而無法實現規避行為,或因欺詐行為導致決策失誤而無法實現或無法充分實現預期利益,第三,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應當給予適當的賠償。根據民事協商和調解的原則,這一責任制度將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的權益,體現法律的威嚴。違法行政責任 合同欺詐的干預使對方的意思按照欺詐者設計的模式運行。事實上,對方表達的意思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為人的意思。它破壞了合同當事人的平等地位、等價交換原則、交易的自愿性和社會信用。合同欺詐使參與者感到不安全,使市場運行缺乏穩定的信用支持 合同欺詐的行政法律責任是通過經濟處罰承擔一定的懲罰性經濟義務和義務教育;二是對嚴重違法行為,吊銷營業執照,禁止進入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三、刑事責任 合同欺詐屬于民法和合同法的調整范圍,它承擔著一種民事責任。但是,如果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具有三種性質: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刑事處罰性,則行為人不僅要承擔民事責任,但也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鑒于一些合同欺詐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欺詐獲得非法利益,1997年我國刑法第224條增加了合同詐騙罪的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對方財產和數額較大的行為。它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應當受到刑法的制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動車逃逸警察會找嗎
2020-11-26留置人員一定有罪嗎
2021-02-25服刑人員減刑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26離婚孩子探望權誰決定
2021-02-06公款不能轉給私人賬戶嗎
2021-03-05拿房產證幫別人擔保有期限嗎
2020-11-15小產權房的物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021-02-13國有土地使用證到期該怎么做
2020-12-11競業禁止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2偷盜車輛撞死自殺的人應當賠償嗎
2021-01-17人身意外傷害險
2021-02-08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新保險法對責任保險制度進行了哪些修改和完善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