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合同的“統一論”和“分離論”的分析,闡述了合同成立與合同效力的關系和區別。前者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疇,屬于事實判斷;后者是法律對已成立合同的評價,屬于價值判斷。只有已訂立的合同才能生效。兩者的區別體現了現代合同法的精神,即合同自由原則與國家法律干預相結合。在合同生效要件方面,還應注意區分合同效力登記與合同履行中權利轉讓登記。所謂合同的效力,是指合法訂立的合同對當事人的法律效力。根據合同有效性要素的滿意度,有不同類型的有效性。同時,合同的約束力、合同的法律約束力和合同的法律效力是不可混淆的三個概念,它們在存在的階段和內容的范圍上有很大的不同。此外,本文還從合同成立不同階段的責任形式、效力和效力入手,通過分析國內外現有的觀點和做法,進一步探討了對其責任的規制。在合同成立和無效之前,是締約過失責任;合同成立后,合同生效前,締約過失責任理論可以成立。合同有效成立后,既可以是違約責任,也可以是締約過失責任,甚至兩者兼而有之。【關鍵詞】合同成立、合同效力、合同效力、合同約束力、法律約束力、法律效力在《合同法》頒布前,合同的成立、效力和效力一直是我國理論界的薄弱問題之一。長期以來,根據合同的“統一論”,三者并沒有嚴格區分。然后混淆了合同的不成立、無效和無效三個概念。法院經常做出合同無效判決,使當事人依法感到困惑,高達40%-50%。這種對無效合同的過度認定不僅造成了社會財富的浪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當事人的合同自由,不利于尊重當事人的意思,甚至導致民商法上的信任危機。《合同法》頒布后,理論界和司法界開始對其進行區分。雖然學者們寫了很多文章,但他們有不同的觀點和觀點。很難對這三者形成統一的認識,由此產生的合同約束力、合同法律約束力、合同效力和法律責任形式按其不同階段劃分,甚至造成更加混亂的局面。本文試圖對合同的一系列理論問題進行反思和探討。1、 合同成立與效力的“統一論”與“分離論”。所謂“統一論”,是指合同的成立與效力沒有區別。合同成立要件本身包括合同效力要件。因此,合同的成立即為有效成立。它具有法律效力。這一理論起源于羅馬法。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訂立合同的目的是實現合同產生的權益。如果既定的合同不能生效,締約雙方訂立的合同就只是一紙空文。無法實現其合同的目的。正是因為雙方當事人約定的目的是使合同生效,羅馬法規定了“同時性原則”。有人認為,法律行為的成立必須與其效力同時進行,因此,權利原因的事實并不具備所有要素,也不會產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合同是否成立,不僅要考慮合同雙方是否達成協議或表示同意,還要考慮合同當事人是否有訂立合同的能力,合同的內容是否合法等。然而,當德國或法國繼承羅馬法時,這一原則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根據臺灣學者王琦先生的解釋,這一變化的原因是羅馬法非常重視法律行為模式,忽視了當事人的含義。一旦法律行為的方式得到遵守,該行為自然有效。因此,沒有必要區分法律行為的成立和效力。文藝復興以來,個人主義在歐洲蓬勃發展,自由意志主義在民法中占據主要地位,法律行為方式逐漸退居第二位。因此,有必要區分法律行為的成立與效力、不成立與無效。[2] 因此,“分離論”應運而生。合同的訂立和效力是嚴格區分的,每一項都有自己的構成要素。合同成立與否,主要取決于合同當事人是否就某一事項或行為達成協議或明示協議,合同當事人是否具有訂立合同的能力,合同內容是否合法。已訂立的合同符合有效性要求的,為有效合同。如果不符合有效性要求,則可能導致無效、可撤銷和未確定的有效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朋友打成植物人,贈與朋友的電腦還能要回來嗎
2021-03-03一個人可以辦兩份租賃合同嗎
2021-02-03拆遷違法能否請求國家賠償
2020-11-09補辦結婚登記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21超過訴訟時效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08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上市公司嗎
2021-01-09偽造人事檔案如何處罰
2021-03-17新合伙人加入后的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08對方不領法院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0-11-14離婚女方要孩子需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21交2000元贍養費父母能領多少
2021-01-30移送管轄查封是否繼續有效
2021-03-10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民事案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08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委托代理的法律后果怎么規定
2020-11-10按揭批不下來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25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