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方面承諾有效性的基礎是什么?
單邊承諾是表意文字向對方表達意圖,為自己設定一定的義務,使對方獲得一定的權利。它是表意文字意圖的單方面表達。單方承諾的內容是為自己設定一定的義務,使對方獲得一定的權利。單方面的承諾通常是向社會上未指明的人作出的。單邊承諾的主要類型是獎勵廣告、幸運獎和遺贈。單方承諾行為的特征單方承諾作為債務發生的基礎之一,具有以下特征:
1。單方面承諾是表意文字意圖的單方面表達。單方承諾的內容是表意文字者單方面為自己設定一定的義務,使對方獲得一定的權利
3單方承諾一般發送給社會上未指明的人
4。單方面允諾的債務只有在對方滿足條件時才發生。2.在合同范式下,根據合同解除理論,單方面承諾的效力承認單方面承諾是獨立的債務原因,這不僅是為了滿足法律行為多樣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不屬于合同模式,它為或有債務提供了另一代模型。一方面,通過提煉和抽象單邊承諾的構成要素,它可以涵蓋已經出現的具體類型,如獎勵廣告和一獎十罰承諾,足以應對市場經濟催生的新的表達形式;另一方面,單方允諾債務和合同債務都以支付為內容。不同性質和內容的支付義務不僅可以通過合同產生,也可以通過單方面承諾產生。例如,除了貨幣支付外,單邊承諾的支付義務還可以是免費的家政服務、免費的房屋居住等。如果您想通過法律行為承擔單邊支付義務,以實現其特定目的,你完全可以采取單邊承諾的方式
當然,將單邊承諾與合同并列作為故意債務發生的基礎并不是否認債務關系的出現在原則上是必要的。其目的只是強調單方面承諾作為債務的約束力有其自身的合法性,不需要依靠合同模式來獲得適當的解釋。遵守承諾的道德義務不能概括為民法上的可執行債務。法律必須為那些能夠將道德義務轉化為法律義務的單方面承諾提供合法的理由,使其不同于具有道德義務的簡單承諾。單方允諾制度設計的現代出路在于擺脫合意主義的桎梏,并解釋為什么以及在什么條件下法律必須使其有效或可執行首先,允諾人對特定受允諾人作出承諾時,應遵循合同原則,即原則上,債務的設定必須通過協議進行,因為表意文字的單方面意圖不能調整其他人的利益,除非對方接受這種調整。法律承認具有債務效力的應當是通過公開廣告或通知向未指明的公眾或特定群體作出的單方面承諾[84]。由于此時沒有特定的相對人,而且允諾人沒有調整任何特定人的利益,他只是單方面為自己設定了付款義務;更重要的是,它的形式足以使人們相信,允諾人已得到仔細考慮,對于嚴重的交易,法律采取不干涉政策以確保其確定性。[85]出于同樣的原因,此類允諾只能以相同或同等的方式撤回(如《德國民法典》第658條)
其次,被承認產生債務效力的單方面允諾應包括證明其效力的理由,這就是允諾人是允諾人的原因,即,他承諾付款的原因,以及他期望完成特定行為或實現特定狀態的原因。換言之,特定行為的完成或特定狀態的實現成為允諾人履行付款義務的“交換”。因此,在具體制度設計中,這種承諾必須以完成特定行為或實現特定狀態為目的。因此,允諾人的債務取決于特定行為的完成或特定狀態的實現。在特定行為完成或特定狀態實現之前,沒有對應物,債務也從未發生,[86]允諾人可以在條件滿足之前隨時撤回其承諾,以恢復其自由。這種設計還可以解釋在單方面允諾的債務中沒有其他決定,因為債務的發生只意味著完成特定行為的人獲得要求付款的權利。是否行使請求權取決于其個人或法定代表人的意愿,而不是允諾人的意愿簡言之,在現代社會,盡管不同的法律制度對單方面允諾的約束力有不同的解釋模式,然后設計強制執行的基礎,無論是嚴格的還是寬松的,合同范式都不再能夠全面涵蓋單方面承諾,單方面承諾也有其合法的執法理由中國民法通則第84條對債務的定義只規定了合同和其他債務的法律原因,并且沒有明確提到單方面承諾的問題,但是合同理論被司法實踐所采用。1995年第二期《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李敏訴朱華、李華懸賞廣告報酬糾紛案,從要約與承諾的規則上清楚地解釋了債務關系的形成。2007年10月1日生效的《物權法》第112條第2款明確規定,債權人在收到遺失的財產時,應當按照其承諾履行義務,并在《物權法》的債務法中規定了一項義務。作為一名立法者,他將該條概括為關于返還遺失財產的規定,并認為,雖然其他國家規定返還遺失財產的人有權獲得報酬(一種特殊的法律債務),但“歸還失物和歸還失物是一種高尚的道德風尚,立法應具有價值取向,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因此,《財產法》沒有采納歸還遺失財產的人有權要求賠償的意見。當然,返還金錢只是發現者的一項道德要求,如果權利人做出了報酬承諾,合法地執行其承諾并不違反返還金錢的道德準則。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條關于提供報酬的規定反映了返還金錢的道德平衡。僅僅從立法者的規定不可能知道立法者是采用單方面行為理論還是合同理論。雖然2009年5月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的懸賞廣告并未明確提及要約和承諾,由于司法解釋明確指出了合同法的正確適用,因此不應將其解釋為單方面行為理論
以上是小編對單方面承諾的相關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只要有足夠的對價,承諾也可以執行。根據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民事主體可以在不違反社會公共秩序和良好習慣的前提下任意處分其財產或權利。只要它們的處置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就應當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護。如果您需要更多地了解單方面承諾的有效性基礎,您可以咨詢luba的專業律師。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參加公司年會活動受傷算不算工傷
2020-12-03企業可隨意以試用期內不勝任辭退員工嗎
2021-03-17行政機關扣押貨物不開清單該怎么辦
2020-11-24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理具有何種職權
2020-12-21國有控股企業能破產嗎
2020-11-15效力待定合同怎么補救
2021-02-13離婚后財產糾紛案訴訟時效
2020-12-21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回避的適用情形
2020-12-04殺人頂包怎么判
2020-12-14死亡法定遺產繼承范圍
2021-01-23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021-02-06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崗位變更合同書怎么寫通知
2020-12-10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內容
2021-01-02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人身保險金額確定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