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刑事交叉案件中合同效力的確定一直是民商事審判中的一個難點,法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然而,一般認為刑事案件不影響民事合同的處理。“一方當事人以欺詐手段違背另一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訂立的合同”,受害人有權依照《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要求解除合同,合同仍然有效,無需申請解除。主合同有效,擔保合同也有效。擔保人應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本合同
從合同法的角度來看,本合同不存在無效。根據《合同法》第52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I)一方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涉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的合同并非如此。本案涉及的合同不是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合同法除將損害國家利益的欺詐行為作為合同無效的理由外,還將違背真實意思而訂立的損害對方利益的合同規定為可撤銷合同。因此,判斷合同是否無效或可撤銷的關鍵在于對“國家利益”的理解和把握。王利明教授認為,損害國家利益主要是指損害國家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但不應包括國有企業的利益。(三)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通常意味著合同的內容和形式是合法的。從合同表面上看,合同成立的目的是合法的,但在合同的合法形式背后也存在著非法目的,合同履行的實際目的是非法的。因此,“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必須是雙方逃避法律的意圖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指合同內容及其所體現的法律關系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不是違反簽訂合同的方式和方法,合同一方的手段也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非法訂立合同的手段侵犯的是合同另一方意志表達的自由和真實性,但并不完全否定合同的效力,但被侵犯的合同另一方意志自由應當解除,即,應當給予是否解除合同的選擇權。總之,借款人的行為構成詐騙貸款罪后,借款人訂立的合同不一定無效。本合同屬于“一方以欺詐手段違背對方真實意思而訂立的合同”,受害方有權要求解除合同。此時,合同的方向取決于受害方。如果受害方沒有要求取消或變更合同,合同仍然有效。主合同有效,擔保合同也有效。借款人應按照合同規定負責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擔保人應按照合同規定承擔連帶責任。以上是對“如何確定民事-刑事交叉案件中合同的效力”的回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最新空心房補償政策
2021-03-18委托人租房協議有效嗎
2020-12-15如何計算票據貼現利息
2020-12-05犯強奸罪的學刑法上構成什么罪
2021-02-09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擔任安全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2020-12-29什么情況下才能收養棄嬰
2020-11-11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限制民事行為人消費行為是否可撤銷
2020-12-17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法律上對繼承權的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5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小產權房改名有效嗎
2021-02-25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收取違約金的勞動爭議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31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