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合同一樣,在租賃期限屆滿之前,行使終止權的一方或雙方也可以終止融資租賃合同的效力。不同之處在于,融資租賃合同的終止條件比一般合同的終止條件更為嚴格。一般來說,存在類似的“除本合同約定的條款外(或特殊情況下除外),未經另一方書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變更合同內容或中途終止合同”所謂“中途終止禁止條款”。合同簽訂后,由于主客觀原因,當事人往往需要變更合同內容、刪除或補充合同條款,使合同的履行更有利于合同目的的實現或當事人自身利益的實現。在法定條件下,雙方或一方也可以行使終止合同的權利,以便從一開始或僅在將來終止合同(見《合同法》第93條和第94條)。但是,如果這些規定毫無保留地適用于融資租賃合同,將不利于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是因為:
一方面,對于承租人來說:(1)承租人必須支付遠高于貸款本金和利息的租金的原因是承租人缺乏足夠的資金購買設備,難以獲得貸款。承租人在租賃過程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如果允許出租人單方解除合同,承租人投入的資金將無法收回并遭受損失。(2) 為了使用租賃財產,承租人通常需要投資于某些配套設備。如果出租人中途終止合同,將增加承租人的損失。(3) 由于租賃物的特殊性,出租人單方面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后,承租人不僅很難購買同類物品,而且短期內也很難購買,這勢必給承租人造成更大的損失,對于出租人:(1)購買設備需要大量資金。除出租人自有資金外,大部分資金來自第三方融資,包括來自外國金融機構的融資。除了支付這些融資的本金和利息外,出租人還承擔匯率變化的風險。如果允許承租人中途終止合同,出租人很難收回投資資金,更不用說支付融資本息了。(2) 在融資租賃中,租賃項目由承租人根據自身的具體生產經營情況選擇,一般不具有普遍性。如果允許承租人中途終止合同,即使租賃物返還給出租人,租賃公司也難以在一定期限內將返還的租賃物租賃給新的承租人,更難指望出租人通過出售租賃物收回相當數量的剩余租金。在這種情況下,租賃公司不僅會損失相當數量的租賃收入,還會遭受租賃設備的無形損失。(3) 租賃物的價款、利息、保險費和手續費,在固定租賃期限內以租金的形式分期償還,租賃期滿全額收回。如果允許承租人中途終止合同,則很難收回出租人投入的資本成本
鑒于此,外國立法和融資租賃實踐都對中途終止施加了嚴格限制。一般有三種限制方式:
(1)條款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對融資租賃合同中途終止的限制。這種形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美國在其《統一商法典》中增加了第2a-407條:“如果合同不是消費租賃而是融資租賃。。。未經承諾方同意,承諾人在租賃合同中作出的承諾不得取消、終止、修改、拒絕、免除履行或替代履行。“
(2)以判例法的形式確定融資租賃合同中途終止的限制。例如,德國聯邦財產法院的判例法形成了“禁止中途終止”的判例法基準”
(3)在具體的融資租賃合同中,合同的終止應以合同條款的形式進行限制。這種形式以中國為代表。中國的《合同法》沒有以美國《統一商法典》等條款的形式明確規定禁止中途終止終止在具體合同中以特殊條款規定,即所謂的“禁止中途終止”。在司法實踐中,雖然該條款在合同中沒有明確規定,但在合同解釋中也被視為該條款的存在融資租賃合同中的“中途終止禁止條款”在國內外立法和司法實踐以及我國的融資租賃實踐中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但是,中途終止的禁止并不是絕對的"而有關法例中有關禁止中途終止的條文,可以看出這項條文只對融資租賃合約的中途終止作出較一般合約更嚴格的限制。應當認為,在特殊的法律或約定情形下,允許當事人根據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解除合同。結合相關立法和實踐,筆者認為,所謂特殊情形應包括以下內容:
(1)協議終止,即當事人通過協商同意終止合同。這種解散方式的重要內容是當事人約定的意思表示。合同各方被認為是對其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基于真實意思表示的合同解除協議是當事人在權衡自身利益后做出的選擇。一般來說,這能滿足他們的最大利益。因此,基于合同自由原則,應允許當事人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通過協議終止合同。這也符合融資租賃的做法。事實上,在融資租賃交易中,只要雙方同意終止合同,在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中途終止的情況就存在并有增加的趨勢。特別是在一些發展迅速、技術更新迅速、新車型不斷涌現的行業,有大量中途終止
(2)根據中國合同法第248條,承租人應按約定支付租金。經催告,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仍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這實際上賦予了出租人在承租人違反支付租金義務后單方面終止租賃的權利。(3)在融資租賃期間,租賃物的所有權屬于出租人。如果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出售、轉讓或轉租租賃財產,并對租賃設備進行擔保或投資,則將侵犯出租人的所有權。此時,應允許出租人終止合同;此外,盡管承租人使用租賃財產進行非法活動而未給出租人造成損失,但如果承租人破產且通常無法繼續履行合同,也應給予出租人在租賃期內中途終止合同的權利,出租人有權終止并收回租賃物(5)如上所述,租賃物交付給承租人后,損壞和損失的風險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有義務維修和保管租賃物(見《合同法》第239條和第247條)。因出租人的過錯致使租賃物毀損、滅失的,出租人不予免除。此時,應允許承租人根據具體情況或要求減少租金或終止合同
(6)一般情況下,如果租賃物存在瑕疵,出租人不承擔瑕疵擔保義務(見《合同法》第244條),因此,即使租賃的瑕疵使承租人無法按照合同使用和受益,承租人也不能以出租人違反瑕疵擔保義務為由要求終止合同。但是,承租人依靠出租人的技能確定租賃物或者干預租賃物選擇的,出租人不得免除瑕疵擔保義務。當出租人違反其缺陷保證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喪葬費確定是怎樣的
2021-01-02同一房屋先出租后抵押怎么辦
2021-01-29國有獨資企業不設董事會可以嗎
2021-02-05個人債務能要回一半車款嗎
2021-03-18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什么是非婚生子女?怎樣保護非婚生子女
2020-11-21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瀆職侵權如何賠償
2021-03-07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嗎
2020-12-02擔保合同沒有寫時間怎么辦
2021-03-09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現金價值的計算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17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哪些呢
2021-03-04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如何的
2021-01-06什么是保險,什么是保險法的基本原則
2021-02-26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加入WTO對各行業的影響:保險業國際貿易論文
2021-02-04保險受益權的權利范圍
2020-12-09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區別
2020-11-15對拆遷補償方案的復議怎么提出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