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具體表現是什么(民法通則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意思表示不真實是指行為人的外在意志與其內在真實意志不一致,具體反映了重大誤解、威脅、脅迫虛假表達意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六條行為人與對方以虛假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隱匿的以虛假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本規定處理第一百四十七條因重大誤解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果一方以欺詐手段致使另一方違背其真實意思而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撤銷該民事法律行為,第一百五十條當事人或者第三人脅迫對方違背真實意思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被欺騙的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被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撤銷該權利。什么是民事行為民事行為是自然人或法人確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同于沒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如善意,也稱為友誼行為。例如,行為人在實施這些行為時與對方沒有法律權利和義務,因此不屬于法律調整的范圍,包括民事法律行為、準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包含三個成立要件,即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民事主體、利益表達、確定性和實現現實的客觀目標。它與事實行為的最大區別在于民事主體具有意思表示,即建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準法律行為
準法律行為,如提醒、通知和寬恕。這種行為并沒有在權利和義務之間建立新的關系,而只是對權利和義務之間現有關系的理解或澄清。事實行為
這種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為構成要件。行為人無意建立、改變或消除民事法律關系。事實行為也可能導致法律后果,根據法律規定,法律后果直接產生法律后果。與民事法律行為不同,事實行為的構成并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是農村人在他們的家園上蓋房子。這種解釋行為是一種事實行為。未來,當房屋所有人死亡時,其繼承人繼承房屋的行為屬于民事法律行為
III.最新信息(民法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46條
【虛假陳述和隱瞞的效力】行為人與對方當事人以虛假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意思表示的隱匿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第147條的規定處理。
【基于重大誤解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對于基于重大誤解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148條【欺詐性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如果一方利用欺詐手段使另一方違反其真實意圖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欺騙方有權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該行為
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不真實的意圖表達意味著行為人的外部意愿與內部真實意愿不一致,具體反映了重大誤解、威脅、脅迫虛假表達意圖等。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讀者可以到luba.com咨詢。luba.com有專業律師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私了程序
2021-02-03中國駐外使領館可以辦理哪些公證?
2021-01-26工傷鑒定申請材料要準備哪些
2021-02-03涉外婚姻財產法院怎么判
2021-02-03注冊成立公司需由兩個股東嗎
2021-01-31妻子是否可做丈夫法定監護人
2021-02-05探視權怎么行使,一方不履行協助實現探視權怎么辦
2021-01-15澳門居民在內地結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06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個人財產如何繼承給孩子
2020-11-17簽訂合同認購書效力
2021-03-09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企業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分入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群文是什么
2021-01-13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萬能險是否可以購買
2020-12-12意外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1-31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2-20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仍需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嗎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