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簽名被更改,是否仍然具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則有效期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1日)
如果簽名在簽訂合同后被更改,則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變更后的合同不是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
民法通則第143條符合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三) 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共秩序和良好習慣的強制性規定
二、表達不真實意思分為故意不真實(保留真實意思、虛假表達、隱藏行為)和無意不真實(重大誤解)“有意失實”是指表意者知道表達的意思與其內在真實意思不一致。相反,如果表意者不知道表達的意思與其內在真實意思不一致,則為“無意失實”
① 保留真實意思。又稱單獨虛假表達,是指行為人故意隱瞞真實意思,表達與真實意思不同的意思的意思表示。意思保留的構成要件是:(a)意思表示;(b)(c)聲明人必須知道他的表達與他的真實意圖不一致。善意保留的有效性:(a)原則上有效。(b)在特殊情況下,如果對方知道不一致性,則該不一致性無效。但是,該無效性不得對抗善意第三方
② 偽善。它是指表意文字和對方虛假表達意圖。虛假表達的構成要件:(a)表達意圖;(b)必須表明其與真實意思不符;(c)表意文字必須與對方合謀。所謂“合謀”“意思是表意人和對方故意向對方表達其不真實的意圖。虛假行為的影響:(a)在當事人之間,虛假表達無效,因為當事人無意受其約束(無法律意圖)。(b)虛假陳述無效,不得用于對抗善意第三方
③ 隱藏行為。是指隱藏在虛假表達中并意圖以真實意圖發生的法律行為。隱藏的構成要件:(a)表意文字具有真實的意圖表達;(b)表意文字的另一虛偽行為;(c)以虛偽行為隱藏真實意思。隱藏行為的效力:(a) 虛假行為無效。(b)隱藏行為并非因隱藏事實而無效。其有效與否應適用于該行為的規定。
III.最新信息(民法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43條
【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條件】符合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共秩序和良好習慣的強制性規定
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如果在簽訂合同后更改了簽名,則本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且更改后的合同不是雙方權利的真實表達注意。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讀者可以到luba.com咨詢。luba.com有最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居關系是否構成表見代理
2021-02-16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期限除斥期間
2020-12-05沒有借條怎么起訴呢
2020-11-27機動車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26雇傭關系死亡是工傷嗎
2021-02-22一線城市樓市退燒,2020北京房產最新政策
2021-02-18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員工實習期間應得工資
2020-12-06申請勞動局調解的期限是幾天
2021-02-07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人身保險不予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6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保險實務中的保險人說明義務是什么
2021-01-09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交警判肇事司機負次要責任 法院判保險公司賠十萬三者險
2021-01-07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交通肇事罪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