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對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作了兩項規定。第58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解除后,因合同取得的財產予以返還;不可能或者沒有必要退貨的,給予折扣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損失。第五十九條規定:“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所得財產歸國家所有或者歸集體、第三人所有此外,我國《民法通則》第61條還規定,無效合同和可撤銷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就是,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遭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另一方。民事行為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應當追回雙方取得的財產,返還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可見,合同被確認無效或撤銷后,當事人仍應承擔民事責任。下文將詳細說明(I)財產返還
財產返還是指在確認合同無效并被撤銷后,合同雙方有權要求返還交付給另一方的財產,即,接受財產的當事人有義務返還財產。在我國,理論上應達成共識:合同無效導致的財產返還不是基于不當得利主張,而是基于財產返還主張。合同無效,雙方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不再存在,也無法確定哪一方違反了合同義務。同時,無論任何一方是否收到另一方的財產并因合同無效而失去法律依據,都應將其返還給另一方。它不一定要求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即實行返還財產與過錯無關的原則。返還財產時,返還財產的范圍只能是原支付的金額。返還后仍有剩余利息的,按照過錯原則采取賠償損失的辦法。如果不能或不應返還原物,則只能采用損失賠償的方法。該措施的目的是將無效合同或被撤銷合同的當事人之間的財產關系恢復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因合同取得的財產,原標的物存在的,應當返還原標的物。原物不存在的,按照一定的價格標準折價返還。具體標準方面,由于缺乏統一的司法解釋,實踐中存在著不同的做法,包括按合同定價、標的物成本價、簽訂時的市場平均價、無效處理時的市場平均價。上述做法是合理的,法院應根據具體案件的不同情況,本著公平的原則,采取哪種方法更好、更合理,以免在返還財產時,任何一方因合同的無效或解除而獲利,水果是否隨財產一起歸還?《合同法》和《民法通則》都沒有規定。傳統民法理論認為,物權的轉讓應當與物權的轉讓同時進行。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物權未轉移的,標的物仍歸所有人所有,孳息隨標的物返還所有人的(二)損失賠償
損失賠償是指有過錯的一方對自己的過錯給對方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雙方無過錯,根據各自過錯程度、主次、輕重承擔相應的經濟損失賠償責任。此處的“過失”是指雙方在簽訂合同時的過失。由于這一過失,雙方簽訂了一份不應簽訂的合同。原則上,該過失應為“締約過失”
過失賠償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賠償對方的過失;第二,雙方都有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所謂“各方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不意味著各方應承擔自己的損失,也不意味著該方應承擔另一方的損失。如果計算準確,首先將雙方在簽訂無效合同或被撤銷合同時的過錯大小換算成份額,然后按以下方法處理:
(1)將該份額乘以各方的損失金額,得到各方應承擔的損失,然后將雙方支付給另一方的部分金額抵消,一方支付抵消后的余額給另一方
(2)將雙方的損害和損失合并成一個總損失,將雙方的過錯份額分別乘以總損失,得到雙方應承擔的總損失,然后確定哪一方應向哪一方支付差額
(III)國有化或歸還給集體和第三方
根據《中國民法通則》第58條,惡意串通行為和損害國家利益,集體或第三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第61條第2款規定,“如果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的民事行為,雙方獲得的財產應予以追回、返還國家、集體或返還第三方”。因此,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而訂立的合同是無效合同,由此取得的財產在合同確認無效后,應當返還國家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權利和義務受法律保護,但并不意味著不處理無效合同造成的后果,而是不能按照合同規定追究違約當事人的權益。在責令過錯方無過錯返還財產時,還應注意要求過錯方賠償其占有過錯方財產并給予非過錯方的利益等損失。如果雙方都有過錯,雙方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此外,合同確認無效后,如果合同標的物已合法轉讓給第三方且對價已支付,則第三方依法取得的權益不受其前任合同無效的影響。合同標的物不能返還給無效合同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的,造成合同無效的過錯方應當按照《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六十八條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所謂欺詐,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另一方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基于欺詐人對欺詐行為的錯誤理解而作出的意思表示。
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69條,所謂脅迫,是指強迫對方違背真實意思,損害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和財產,或者威脅損害法人的榮譽、名譽和財產。脅迫也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根據《合同法》第52條,一方當事人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在損害國家利益時才無效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集體或第三方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串通各方為了達到一定目的,共同實施簽訂合同的民事行為,損害國家利益的違法行為,集體或第三方
通過惡意串通訂立的合同的構成要素是:
1。當事人主觀上是惡意的。也就是說,故意或故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人同中國居民結婚的材料
2021-02-19房產繼承糾紛的訴訟時效
2020-12-30盜用他人攝影照片屬于侵權嗎
2021-03-26公司開空頭發票負責人逃跑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江蘇海門離婚兒童撫養費標準
2021-01-15駕照屬于行政許可嗎
2021-02-22房產私人抵押公證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7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變更的效力
2021-01-03二手房過戶撤銷時間怎么規定
2020-11-30教師公寓集資房是什么意思
2020-12-09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最新勞務外包合同范本
2021-03-19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