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撤銷權消失的后果
撤銷權一旦行使,將產生兩種法律后果:一是影響法律行為的效力,民事行為從一開始即具有追溯力和無效性,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否則原則上對第三方具有效力。二是撤銷債權人的民事責任。法律行為因意思表示被撤銷后,該法律行為具有追溯效力,但并不意味著不存在法律后果。當事人之間可能發生了交易,因此在撤銷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后,當事人之間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作為一種形成權,如果不經常行使,勢必使民事法律關系處于不確定狀態,損害交易安全和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根據《合同法》第55條第2款的規定,具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在知道撤銷原因后,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這對雙方當事人都是十分不利的。例如,在這種情況下,本案當事人在知道撤銷原因后仍然充分履行了合同。此外,在某些情況下,一方根據合同提起訴訟,另一方認為合同可以通過抗辯的方式撤銷,但人民法院向其解釋是否提起撤銷訴訟,并表示不提起。前一合同的訴訟案件判決后,將在一年內向法院提起撤銷訴訟。對于這種放棄撤銷權的行為,我個人認為我已經失去了訴權。究其原因,是其以自己的行為放棄了撤銷權,撤銷權已被消滅,當事人失去了訴訟利益,不具備向法院提起訴訟的資格。上述瑕疵合同已進入訴訟的,原則上由解除權人在本訴訟階段行使解除權。享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未提出撤銷抗辯,或者僅提出抗辯,在法院解釋的情形下未提起撤銷訴訟,致使法院確認有瑕疵的法律行為的,不得再主張撤銷權。該權利消滅,訴訟利益消滅,導致訴權喪失
II。撤銷權的行使
所謂撤銷權,是指具有撤銷權的人根據其單方面的意思使合同和其他法律行為追溯消失的權利。關于撤銷權的性質,學者們普遍認為它屬于形成權,即根據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可以產生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沙蜂N合同一旦被撤銷,將具有追溯效力,因此合同從一開始就不生效。在可撤銷合同中行使撤銷權時,應遵循以下規則:
1。行使撤銷權的主體應當具備資格。本法的目的是保護因合同中的重大誤解、明顯不公平、欺詐、脅迫、利用他人危險等而導致利益受損的一方。因此,行使撤銷權的主體應當是表達錯誤或瑕疵意思的一方,即存在重大誤解的一方(一方為主體,有時為雙方),因明顯不公平的合同利益而遭受嚴重損害的一方,以及被欺騙、脅迫和處于危險中的一方。撤銷權的行使對象應當是合法的。也就是說,必須是《合同法》第54條規定的幾種合同: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明顯不公平的合同(訂立時)、一方以欺詐、脅迫或利用他人危險違背對方真實意圖而訂立的合同。此外,雙方不得行使撤銷權。撤銷權的行使方式應當適當。我國《合同法》第54條與《民法通則》第59條相一致,即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合同。這不同于撤銷權持有人在德國和日本等國外通過向對方當事人表達其意圖而行使的撤銷權。根據我國法律,撤銷權的行使應以訴訟或仲裁的形式進行,直接向對方當事人表達意思不具有行使撤銷權的效力。撤銷權的行使應當在法定期限內進行。《合同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行使撤銷權的一方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撤銷權。否則,法律將不予保護,可撤銷合同仍應為有效合同
III.撤銷權行使期限的計算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可撤銷合同當事人行使撤銷權的期限為一年。自撤銷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超過規定期限的,撤銷權消滅。撤銷權的行使期間屬于不中斷、中止、延期的除外責任期間。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在可撤銷合同的情況下,起點是有權撤銷的一方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的日期;因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自債務人行為之日起五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因此,“知道或應該知道”的判斷在司法實踐中更為關鍵。試著用一個例子來說明:當王利用李的疾病和昏迷時,他以低價獲得了他家的古瓶。后來,在病愈后,李發現該合同違反了文物不得私下出售的規定,并建議法院確認該合同無效。法院認為,這只古瓶不是禁止流通的文物,合同無效,無法得到支持,但李在另一個案件中可以行使撤銷權。關于李的撤銷權的啟動,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從法院判決送達李某之日起計算;另一種觀點認為,白麗應該從疾病中康復,并了解合同。持第一種觀點的人認為,當事人在起訴時很難知道法院判決的內容,行使訴權的目的是保護其實體權利。如果由于當事人適用不當,其實體權利得不到保護,則有違立法宗旨;持第二種觀點的人認為,根據《合同法》中合同自由的基本精神,撤銷權的行使本身不能不受限制。否則,不利于交易的安全,對撤銷權的規制主要取決于撤銷權的行使期限?!逗贤ā访鞔_規定,撤銷權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計算,以法院判決為起點顯然是不適當的。我們認為,在正常情況下,確實應當符合合同法的規定。如果有證據或者按照一般常識,當事人應當知道撤銷的原因,在法院判決明確后,不應當視為知道撤銷的原因。畢竟,對法律的無知不是合法的辯護。但是,如果遇到以下例外情況,機械地應用上述原則似乎是不合適的。例如,李從疾病中康復并發現后,他立即與王進行了協商。如果談判失敗,他就向法院起訴合同無效。在這個時候,他的第一次發現已經過去了10個月。當法庭在三個月的審判后作出裁決時,李的撤銷權已經過期。此時,如果第二種觀點適用,李行使撤銷權的期限已經到期。這對李似乎不公平,因為如果法院提前完成審判,李的撤銷權不會被消滅。這種情況在債務保全的情況下更為常見。如果債務人與其他人訂立了低價財產轉讓合同,債權人在發現該合同后,因債務人惡意與第三方勾結并損害其利益而向法院起訴該合同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2-18房屋轉租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09開具政審證明和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哪些手續和材料
2021-01-19最高法關于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1-19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壽險理賠流程
2020-11-1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失業保險待遇轉遷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6保險公司業務人員以及代理人欺詐表現
2021-03-18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嗎
2020-11-29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需要登記嗎
2021-02-03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起訴
2021-03-15土地出讓金與劃拔價什么區別
2021-01-07土地流轉和土地轉讓的區別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