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撤銷權的人必須在規定期限內行使撤銷權,但在可撤銷合同中,具體期限不同,撤銷權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在合同保全中,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但如果自債務人行為之日起五年內未行使撤銷權,撤銷權消滅
為了平衡和保護合同雙方的利益,維護市場交易的安全和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合同法賦予當事人撤銷權,但撤銷權的行使并不是一項無期限的權利,它有法律規定的行使期限。撤銷權人在此期間未行使撤銷權的,其撤銷權消滅,當事人不得再以解除理由為由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解除合同
應當注意的是,根據《合同法解釋》第八條(一)
<,行使撤銷權的期間為排除期和固定期,不存在中止、中斷或延期的任何后果。但是,《合同法》與《民法通則》在合同解除權行使的起點上存在一些差異根據《合同法》第55條,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為一年,其起點為《民法意見》第七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已知或者應當知道撤銷理由之日起,當事人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民事行為成立一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但基于《合同法》對合同解除原因的寬泛規定,確定“欺詐、脅迫和利用他人危險”是合同解除的原因。這與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兩種可撤銷行為(重大誤解和明顯不公平)不同。就欺詐而言,在實踐中,由于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往往非常隱蔽。當行為成立時,受騙方不可能發現另一方的欺詐行為。如果仍以民事行為(簽訂合同)作為排除期的起點,無疑對受騙方不公平。這一規定也違反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則
因此,《合同法》規定撤銷權的起點從撤銷原因已知或應當已知之日起計算是合理的。《民法意見書》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而《合同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其法律效力明顯高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此,在實踐中應優先考慮合同法的規定。此外,根據合同法第55條第2款的規定,如果具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在知道撤銷原因后,以自己的行為明確表示或放棄撤銷權,這項權利應當消滅。《合同法》之所以規定這一點,是因為撤銷權屬于民事權利,其行使取決于債權人,債權人當然可以放棄其撤銷權,其中規定,起點從已知或應已知取消原因之日起計算,為期一年。一年以上,人民法院將不再受理
以上是相關答案。一般而言,在某些債務關系中,如果債務人自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未申請撤銷權,撤銷權將被取消。對于一些變化較大的民事行為,應當在一年內提出。如果您有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咨詢律霸.com的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及精神賠償
2021-03-17交通事故誤工費該誰出
2020-11-19放棄房屋所有權如何辦理
2020-12-19存款證明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0-11-19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企業股東簽競業限制合同合理嗎
2020-11-16跟什么樣的人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3-20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2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交通保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1-19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60歲車禍保險賠償多少錢
2021-01-14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投保人的義務有什么
2021-02-28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之間有哪些不同
2021-03-09保險受益權的法律性質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