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裁員
裁員,是經濟性裁員的簡稱,是因用人單位的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單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間依法進行的集中辭退員工的行為。實施經濟性裁減人員的企業,可以裁減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富余人員。
企業在兩種情況下可以裁減人員:一種情況是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另一種情況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此外,企業裁減人員,還應當嚴格依照法律和有關規章規定的程序進行。企業只有具備了法定條件并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裁減人員才是合法的,以裁減人員的方式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才是有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這里的“報告‘僅指說明,無批準的含義。”優先錄用“指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的法定條件有兩個,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以實行經濟性裁員:
一是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法定整頓期間”指的是企業為了恢復清償債務的能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破產程序進行債務調整和企業整理的一種再建型破產制度。
如企業經營不善,難以清償到期債務,就可能被債權人申請破產。如企業只是遇到暫時的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就可以恢復清償能力,則企業可以和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并由法院宣布進入整頓期。在我國整頓由被申請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并負責主持。如整頓期限結束,企業仍不能清償債務,則由法院宣告企業破產。“進入法定整頓期間”說明企業經營十分困難。
二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確需裁減人員的,可以裁員。
二、公司間接裁員強制停薪留職可以嗎
這屬于單方變更勞動合同,不提供勞動條件,可以以被迫解除勞動合同,要求補償。
公司間接裁員強制停薪留職不可以,你可以起訴。以上就是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需要關于這方面的幫助,律霸網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經抵押給別人的房產還能做訴前保全嗎
2020-12-09將別人的隱私發網上如何處理
2020-12-16擔保合同主合同需要審理嗎
2021-02-23監護人被指定后能否變更
2021-03-21配偶是法定監護人嗎
2021-01-14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存單質押貸款轉讓可以嗎
2020-12-08關于建筑糾紛工程量鑒定的規定
2020-11-14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家庭財產保險對哪些情況的財產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08“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財產保險合同指定受益人沒有法律依倨
2020-12-05保險合同訂立有關問題
2021-01-13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
2021-01-31集體土地承包程序有哪些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