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救助義務(一)海上救助的概念,也稱為海上救助,是指在海上因外力而遭受的全部或部分船舶、貨物、旅客和貨物的打撈行為,無論這種行為是否發生在任何水域海上救助的構成要件。有海上危險。海上救助必須在海上或與海洋相連的通航水域進行。此外,獲救的船舶或其他財產必須處于實際危險中。法律承認救助的對象。船舶是海上救助中最常見的對象。《海商法》特別規定,船舶是指該法第3條所指的船舶以及與之發生救助關系的任何其他非軍用或政府公務船舶。因此,在船舶間救助的情況下,救助方必須是《海商法》第3條規定的不用于軍事或政府事務的總噸位超過20噸的海船和其他移動設備,另一方可以是任何不用于軍事或政府事務的船舶,包括內河船舶和總噸位小于20噸的小型船舶,船舶以外的財產應為海洋財產,即任何非永久性和無意地附著于海岸線的財產,包括危險貨物。所謂風險運費是指到達時的運費,因為該運費的支付是以貨物到達目的地為基礎的。如果貨物不能安全交付,將不予付款。因此,與運費相對應的承運人構成損失。但是,海商法關于海上救助的法律規定不適用于已經在海上進行海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或生產的固定式、浮動式和移動式海上鉆井裝置。海上救助的對象僅限于財產。搶救生命是一種人道主義行為,是每個人應有的道德責任。因此,相關的海上救助法律制度不應適用于海上人命救助。但是,為了獎勵救助人的生命,如果海上財產救助也拯救了人的生命,則生命救助人也有權分享應支付給財產救助人的一定份額的報酬。自愿救援行為。救援行動可以多種多樣,但必須是自愿的,而不是基于現有的義務。例如,船員向遇險船舶提供的勞動力,引航員對船舶的引導,國家消防職能部門實施的消防和其他行政行為不屬于海商法中的救援行為
專業救援公司或專門為救援行動設計的船舶進行的救援不違反自愿原則。由于中國政治和經濟體制的原因,中國沿海地區的許多救援行動都是由國有船舶或在中國港務局的指揮和控制下進行的。這種救助不違反救助的自愿性質,仍應根據《海上救助法》進行調整
以上是luba.com編寫的《法院關于海上救助概念和構成要件的內容》。海上救助也可以稱為海上救助。指外國勢力援救全部或部分遭受海上遇險的船舶、貨物和客貨運的行為。我一定理解了他的解釋,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法律,你可以登錄律霸.com咨詢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開發商違約購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8法律咨詢費用怎么收取
2021-02-23智力殘疾怎么領結婚證
2020-12-22哪些民事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2020-11-20親生子女撫養權怎么爭取
2021-02-10別墅可以贈與他人嗎,如何贈與他人
2021-02-26指定管轄偵查時傳喚可否異地
2021-01-29車被盜后撞死人,我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29享受工亡賠償標準情形
2021-03-07哪些遺產可以繼承,范圍有哪些
2021-03-03買期房應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3-04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居民申請保障性住房條件有哪些
2021-01-30離婚后另立戶口拆遷有補償嗎
2021-01-05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如何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26企業什么情況下可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9遭遇口頭辭職該怎么辦
2021-02-02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