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給用人單位的造成損失是否先仲裁
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賠償損失屬于勞動爭議案件還是一般民事案件
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造成用人單位財產損失的,應當作為勞動爭議案件受理,還是應作為一般民事案件審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勞動廳《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因職工違紀作了處理、處分決定的同時,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不承擔的,用人單位在做出決定后60天內向仲裁委員會申訴的,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用人單位對自動離職的職工,在沒有作出處理決定之前提出申訴要求職工賠償的,仲裁委員會在裁決職工賠償的同時,明確終止雙方的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對職工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自動離職決定后再提出賠償要求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江蘇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印發〈江蘇省勞動仲裁案件研討會紀要〉的通知》中把勞動者在工作中因過錯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作為勞動爭議案件處理。但是由于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實踐中有的地方將此類案件作為一般的民事案件審理。筆者認為,應當將此類案件作為勞動爭議案件審理,理由如下:1、雖然此類案件不屬于勞動者提供勞動、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等典型意義上的勞動爭議,但是單位要求財產損害賠償的基礎法律關系是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關系。由于損害賠償的事實源于勞動者的職務行為,不同于平等民事主體間的損害賠償糾紛,兩者間的權利義務首先要受到勞動合同和勞動法的調整。因此,將此類糾紛歸類于勞動爭議,有利于糾紛的妥善解決。2、原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七條規定,因賠償引起爭議的,按照國家有關勞動爭議處理的規定辦理。原勞動部印發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以及山東、江蘇、上海等地將此類案件作為勞動爭議糾紛處理,這些都在法律法規層面上明確了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損害賠償案件應當作為勞動爭議案件處理。因此由于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財產損失引發的糾紛,應先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侵權會不會有刑事法律責任
2020-12-30行政訴訟法幾幾年頒布
2021-03-10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什么
2021-02-09工資發兩張卡工傷賠償怎么認定工資
2021-01-12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試用期15天沒工資合法嗎
2021-03-10家庭財產險的保險范圍可分為哪幾類
2021-01-10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貨車貨運出險理賠所需的資料
2020-12-01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住院收費票據丟失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25飲酒出事故保險公司應該負責嗎
2021-01-08“以租代征”和土地流轉有何不同農戶要如何甄別
2021-03-20土地流轉后,土地補償款該歸誰
2021-03-20拆遷紅線范圍內的房屋能不能進行買賣
2021-01-17平房拆遷補償標準每平方補償多少
2020-12-29離婚分割拆遷補償款注意問題是什么
2021-02-23拆遷有戶口沒平方能分房子嗎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