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公司人力風險之二】被招聘員工違反與原單位保密及競業限制協議
法律規定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屬于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第三人(即本案中的B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同時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
律霸律師提醒,隨著中國企業的規范化,很多企業都在勞動合同或其他協議中約定保守商業秘密或競業禁止條款。對于對于一些知識型、技術型和營銷高管人員,用人單位在招收時應當進行嚴格審查,確認其不負有與原單位保守商業秘密和競業禁止的義務后,方可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同時,有條件的企業最好請律師制作一套員工入職情況調查材料,避免在員工與原單位發生糾紛時承擔連帶責任。
具體案情
陳某、汪某、林某于2008年入職A光學儀器公司,A光學儀器公司自成立以來采取了制訂含有要求員工保守經營信息、技術秘密等商業秘密內容的《員工手冊》、《文件檔案管理制度》、《研究開發部管理制度》,對入職新員工進行保密培訓教育等保密措施。陳某、汪某、林某于2009年5月從A光學儀器公司離職并于同月13日與A光學儀器公司簽訂《離職協議》約定“因三人在A光學儀器公司研發部從事技術研發工作,三人參與開發或完成的技術項目必須全部移交甲方所有;三人離職后,應遵守國家有關專利技術保護的法律法規并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三人在A光學儀器公司處工作期間所掌握的技術秘密等內容”。隨后,三人入職了B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制造與A光學儀器公司的X產品功能相同的Y產品。A光學儀器公司起訴B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陳某、汪某、林某,要求停止侵犯商業秘密并賠償損失50萬元。法院經過審判后認定,X產品的技術屬于A光學儀器公司的商業秘密,Y產品的主要技術部分和X產品相同,X產品和Y產品實質上是使用同一技術,B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陳某、汪某、林某的行為構成了侵犯A光學儀器公司商業秘密,判令B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陳某、汪某、林某共同賠償A光學儀器公司25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轉讓公證是怎么樣的
2021-01-07開發商征地和征地有哪些差異
2021-01-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時效屆滿能否重新確認債權的幾個批復附解析
2020-12-04貿易公司注冊條件有哪幾種
2021-03-21租房收定金反悔怎么辦
2020-12-10治安管理處罰立案嗎
2021-01-15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強拆住宅是非法侵入罪嗎
2021-02-12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保險合同是不是單務性合同
2021-03-13保險金賠付可否根據約定由第三人代為履行
2020-11-1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公司在該案中應否理賠
2020-11-26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分紅保險的特點與分配方式分別是什么
2020-12-09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